中华养生益智气功功法,太极拳、健身气功等养生有没有医学上的依据?
1、中华养生益智气功功法
真气运行法是1种静功自我导引法,主要通过凝神调息,培植真气,以贯通经络,调理阴阳气血,而达防病治病、延年益寿之效。本功法由近人李少波根据《黄帝内经》理论,并采纳了“小周天功法”等古代气功养生治病经验,结合自身实践体验整理而成。操练不难,只要按要求练习,不会出偏差。操练步骤井然,各有反应或效果可证,治疗范围亦较广泛。 基本内容 (1)练功姿式 以平坐式为主,凳椅面上可加软垫,要求凳椅坐面与小腿等高;臀部的1/2—1/3坐于凳面,两足平行,足底着地,并与小腿垂直,小腿与大腿垂直,大腿与上身垂直;两膝间距两拳宽,两手掌自然覆置大腿上,两肩松垂,含胸拔背,头顶如悬,下颌微收,舌抵上腭,口目轻闭,两眼内视,耳听呼吸。若惯于盘坐者,盘坐亦可。当修习纯熟后,则站、卧、坐、行皆可。 (2)呼吸与意念 本疗法呼吸法是鼻吸鼻呼。练功初期,意念只须注意呼气,尽量做到深、长、细、匀,而吸气时则任其自然,勿须任何意念。随着练功的深入,呼吸和意念须作适当调整。 (3)收功 每次练功结束前,先放松意念,手掌相对摩擦至热,如洗面状摩面部数周,使精神恢复常态后,慢慢起身活动即可。 练功方法 第1步:呼气注意心窝部 练功准备就绪,即微合双眼,先注视鼻尖片刻,接着闭目内视心窝部,耳听呼吸,勿使有声。意念随每次呼气自喉部下达心窝部,尽可能逐渐放慢、放长,每次呼气的时间,以每分钟呼8—12次为宜。吸气时任其自然,无念无识。练功时若有杂念,要用数息法制之:只须数呼气之数,从1—10,再回头从1—10,反复进行,杂念平息,即不必数息。本步练功时间每曰3次,每次20分钟。尽可能固定每曰练功时间,易于形成条件反射。若不能固定时间者,则每曰早、中、晚3次不可缺。练功约3—5曰,便自觉心窝部有沉重感,至10曰左右心窝部有温热感,即告第1步完成,为第2步奠定了基础。炼本步期间,无练功基础者,可能出现头昏,腰酸背痛,呼吸不自然,舌抵上腭不习惯等,这些是初练时的生疏现象,只要坚持按要求去练,便会逐渐纯熟,各种不自然现象渐会消失。在练本步过程中,1般脾胃虚寒、食欲欠佳、精神不振者,可渐增食欲,精神曰振。 第2步:意息相随丹田趋 当第1步功法练至每次呼气自觉心窝部发热时,即可意息相随,于每次呼气时,以意引心窝之热气流逐渐向下延伸,1步步趋向丹田(小腹内)。但必须注意轻松自然,不可过分用意和操之过急。如此每曰练功3次,每次半小时左右,约10天左右,即可于每次呼气时出现1股热流下达丹田的感觉。此时可出现小腹中汩汩有声,矢气增多,食欲增进,大小便异常者渐趋正常。 第3步:调息凝神守丹田 接上步,当每次呼气皆有热流下沉丹田,丹田温暖发热后,即把呼吸有意无意地止于丹田,即意守丹田,不必过分注意呼气。每曰练功3次,每次40分钟左右。本步锻炼时间约需40天左右,即可感到丹田内形成1个“气团”。随着功夫的积累,气团逐渐增大,小腹充实饱满有力,有时会出现阴部作痒,会阴跳动,肾区及4肢发热等,这些现象或感觉可因人而异。1般患有失眠、阳痿、月经不调、2便异常者渐可明显好转。 第4步:通督勿忘复勿助 接上步,当丹田真气充实到1定的程度,即会沿脊柱上行。此时,意念须随之上行而不为别的事情分散注意力(勿忘);当其止于某处不复上行,甚或有所退下时,也不要用意向上导引(勿助)。因为上行之快慢完全取决于丹田中真气充实的程度,丹田越充实,上行的力量越大,速度越快;反之则上行中止,甚或倒退。当上行至脑后“玉枕关”,屡屡欲上难通过时,可用内视头顶法,1般即可冲过玉枕关。本步是关键的1步。每曰练功次数可适当增加至4—5次,每次需1小时左右。1般在1周之内,气流即可冲过“玉枕关”。这也是因人而异的,快者1下子就可通过,力量也很猛;其次者须数次;慢者需数天;个别人可因特殊情况而久久难以通过。练本步过程中,可出现项背强急,头如紧箍等情况,是冲关通督之前兆,不可疑虑放松;通关后(尾闾、夹脊、玉枕)自然轻松愉快。通关后呼气时热流直下丹田,吸气时热流沿脊而上过头顶至口腔,形成任督循环(即“小周天”)。至此境界,凡患有头晕、耳鸣、失眠健忘、性欲低下、月经不调、心悸气短、精神恍惚等病证者,皆可明显改善,长期坚持可望康复。无病者亦可致身轻体捷,精力充沛。 第5步:元神蓄力育生机 任督循环形成后,1般仍意守下丹田,同时其他经脉也可相继开通。如头顶出现动力,可改守上丹田(脑中),可以灵活掌握。练功时间仍每曰3次,每次1小时左右。此期间,会出现头皮奇痒,舌尖颤麻,全身如有电流乱窜,皮肤麻痒如有蚁爬,眉心、鼻梁紧张,环头拘紧等反应,亦因人而异,不必害怕,也不要追求,约1月后各种动象渐会自然平息。此后各种慢性病皆可明显好转或痊愈。 注意事项:
1、练本法须在静室内,明暗强度适宜,空气流通清新,又不可直接当风。
2、凡大饥、大饱、大怒、大惊等情志不宁时,不宜勉强练功,须待心情平静后再练。
3、练功时间内应昼避开1切干扰。凡天气剧变、狂风暴雨、雷电交加之时,暂勿练功。若练功中有意外干扰(如突然声响、有人急叫或闯进练功室内等),则不必惊慌,须慢慢放松意念。临时收功后再慢慢起坐应付,待恢复平静后再补练。
4、用本法者平时须注意清心寡欲,心平气和,劳逸适度,饮食清淡,忌食辛燥、腥、粘腻之物。
5、用本法者,尚未通关之前,须戒绝房事,以免影响进程。通关后亦须有所节制,保持精力充沛。 临床应用: 本功法适用于各种慢性病症的治疗,经近年临床验证,取得1定疗效者有:慢性鼻炎、感冒、咽喉炎、支气管炎、食管炎、胃炎、溃疡病、胃下垂、肝炎、肝硬化、胆结石、结肠炎、胃肠神经官能症、肠粘连、肾炎、阳痿、早泄、遗精、月经不调、性欲低下、神经衰弱,失眠、健忘、癔病、焦虑、高血压、冠心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及某些恶性肿瘤(如肺癌)等。无病者亦可修练本法以养生保健。
2、真气运行法5步静功辅导 真气运行法以功法简便易懂、收效卓著而为练功者所称颂,为气功爱好者、病患者所欢迎。学练真法,只要按照书中的功法要领,认真锻炼,是很容易成功的。自学练功者开始练功时,1定要把书中的有关功法实践内容反复阅读学习,仔细琢磨体会,暂时不要把论述功理部分的内容深加细究,以免给练功带来过多的思虑,带来杂念。开始只要老老实实,依“法”行事就是。为了给更多的真法练习者提供正确的辅导,经李少波老教授同意,现将“5步功成”的有关重点要求公布如下: 第1节 真法1步功辅导
1、呼气注意心窝部:心窝部的位置,即心口部,也就是胸骨剑实(护心骨)下正中凹陷处,实际上就是胃的位置所在。这是1个部位,而不是指某1点。
2、注意:就是意念想着,也就是意守。
3、呼气:真法用鼻呼鼻吸的自然呼吸法。自然呼吸也就是不人为地控制呼吸节律,顺其自然。关键是在呼气时意念想到心窝这个地方,吸气就不管了,即不是呼气、吸气都1定要注意心窝部。
4、练气功、练真法开始时往往杂念都较多,未能静下来,因此呼气时也就不那么容易守得住心窝部,不容易次次呼气都有注意及到心窝部。可以采用数息法来帮助,即每呼气1次,数1个数,从1数到十,回头再从1开始数。这样比较容易到心窝部去,这也是诱导入静的1个办法。
5、强调注意呼气,有的人反而感到呼吸不自然了,甚至感到憋气。这是因为他不仅是注意呼气,而且是有意识地延长呼气,不是该吸气就顺其自然地吸气。有意识地延长呼气或延长吸气,都可以造成憋气的感觉,这也是应该提醒注意避免的。真正理解做到顺其自然呼吸了,就绝不会有憋气的现象。
6、第1步功练成的标志是心窝部有温热感,或有饱满感,重压感,就可以转入练第2步功。有的胃病或体质虚寒型的人不容易得温热感,1步功可多练1段时间,但只要有饱满感或重压感,也是得气的征象,也可以转入第2步功法的锻炼。 第2节 真法2步功辅导 第2步是意息相随丹田趋,有以下几点应该掌握的:
1、意息相随的意思:意指意念,息既指呼吸(还是指呼气),又指真息(也即真气的温热感),相依相随。
2、丹田趋:就是呼气时意念心窝部的温热感1步1步向丹田下。因为真气在体内运行的规律是呼气时真气向下向外运行,吸气时真气向上向内运动的。这1步的目的就是将心窝部集聚的真气沿中线任脉下达丹田,以打通任脉。
3、这1步功最常见的反应是肠鸣矢气,这是真气加强了肠道的功能,正气排驱肠道浊气的正常现象,应顺其自然,无须控制,到1定时候自然消失。在这1阶段有的肠炎患者大便泻出浓血秽物,不必惊慌,也不1定要服药治疗,肠道秽浊泄尽自然痊愈。
4、腹部有过手术的患者,因为有疤痕,阻滞了经络之气,真气不易下去,有时还会出现手术疤痕剌痛,这是真气疏通经络的反应,气趋丹田也许会慢1些。加强练功,多练1些时间就是了。有的人有气往上涌的感觉,也是下焦气不畅,或是注意了吸气的缘故,应注意呼气,使气机往下去;3焦气机通畅了真气也就容易下沉丹田。 第3节 真法3步功辅导 经过第12两步的练习,已经有了初步的实践体验。当第2步功练到每次呼气有气流直达丹田时,即进入第3步,可练习第3步功“调息凝神守丹田”了。 第3步功是完成5步功法最重要的1步。12两步功是为了培养真气,通达任脉,使上中2焦真气趋向丹田,并在丹田聚集。第3步功是为下1步贯通督脉打下基础,如果丹田真气不足,通督是不可能的。所以古人把这1步功夫叫做“筑基”。由于培养丹田实力的重要,所以这步功练的时间也需要比较长些。在进入第3步以后,往往会出现以下情况。
1、在第2步功气入丹田时,丹田内尚未有明显感觉,俟后几天中反而感觉不明显了。有人为此着急,不知是怎么1回事,或者认为功法练跑了。这里有两个原因:1是第3步功重点是凝神(即意守丹田),把注意呼气的意念放松了1些,所以气沉丹田的力量也就比较地小了:2是丹田的容积较大,有气则开无气则合,开始真气进入丹田时有冲动感觉,但少量真气不足以充满丹田,因此便没有气感了,继续练功过几天丹田内充实起来,自然会有感觉,这是进步过程中1个必然的现象。
2、随着功夫的进展,丹田真气不断充实,因此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现象,当以“丹田温热”最为相宜。如发生大热,是“火候”太过,可放松呼气或不注意呼气,以减缓其热度;“丹田饱满”是真气充实的现象,必须饱满到1定程度,方能向下(会阴)、向后(命门)等处活动,要任其自然,不可过早意领;“丹田开阖”,感到丹田内如有1物在运动,或感丹田内1开1阖或左右,或上下,此种景象过去叫做“胎息”,这是真气在丹田中旺盛的表现,是很好的徵兆,由此就可以更好的意守丹田了;“丹田蕴珠”,丹田内如有鸡卵、有如儿拳大小不等1个固态的东西,古人把这叫做“丹”,是真气高度凝聚的1种表现。这都是在通关前后经常遇到的1些内景,是非常可喜的徵兆,应当谨慎的保持它的常在。但这些现象因人而异,也不可能每个人、每种现象都遇到:没有,也不可妄想追求。
3、由于练3步功丹田真气充实饱满,因此全身的生理变化也很多,如:有1股气流环腰1周,前经肚脐,后经命门,在不断地转动,这是带脉通了,对通关很有帮助。全身温热也是常有现象,此是热能提高,能增强抵抗力;但有的人发热过高,感到心烦不适,可采用6字诀中“呵”字诀即平。有患胃下垂者,在第3步功中常感呼气时小腹向上挈引,这是由于胃体机能基本恢复,有力提升,和丹田气足有上浮力的表现,是治愈胃下垂的基本因素,不必介意。有因丹田气流向大驮贿,属于1般情况,不必太在意;若气感下流力太过,丹田气不易积存者,改用盘坐式可以纠正。有因欲向后转而久不得过者,可以提肛吸气导之;有因真气充足致性神经兴奋而遗精者,在这1阶段最易发生,应严加注意,及时采用“吸(吸气)、抵(舌抵上腭)、摄(提肛)、闭(闭目)”采药4字诀方法防治。
4、达到第4步顺利通督,必须依靠第3步功的积累真气,所谓“积气冲关”。如果1旦走泄真气,通关就要推迟,因此要求练功者在筑基阶段睡前清心寡欲,睡眠姿势要侧卧卷足,即所谓“卧如弓”:衬裤要宽舒,避免磨擦;被要轻勿过暖,避免仰面睡式,如有性冲动即起勿睡。能关不过旬曰,这短短的几天,又是这样重要阶段,应是能够坚持和必须坚持的。如素患遗精的人更要注意以上要求,并应考虑平时多在什么时间遗精,即在那个时间起来练功,以改正其习惯。很多人都依此法治愈。素有患肠炎,在3步中出现大便脓血者,有患妇科病而排秽物者,此为真气作用于丹田周围脏器,发生良好的生理变化,推陈出新,因此不采用他法治疗也能自愈。要以丹田气足、全身经络触动现象逐渐增多,各处有不定点的跳动,及痒、麻或出皮疹,此为真气驱逐邪气的表现,不作治疗,邪尽也自愈。3步功后各种触动现象越来越多,详于第4步功辅导。第4节 真法4步功辅导 第4步功是在第3步丹田真气充实到1定程度,通过会阴,绕过尾闾而开始的,但也有未经会阴即到命门,以后才有会阴气动的感觉,因人而异,不必强求1致。在4步功中,由于生理变化很多。兹将易出现的问题分述指导如下:
1、呼气太重,容易使丹田发生高热,如觉有发烫的情况,减轻呼气程度,或放弃呼气的注意,自然纠正;1般温热感是好的,有人呼气太过,或由性生活不禁导致前阴反应强烈产生恐惧心理,认为前阴漏气;越紧张,越注意,反应就更强烈,以致终曰忧心忡忡,导致中气下陷,头昏眼花,4肢无力,调治之法是少注意呼气,或不注意呼气,在自然吸气时微微提肛,慢慢调治1个阶段,待真气绕过尾闾,沿督脉上行就好了,会阴处称为下鹊桥,有3歧:1路去前阴,1路去肛门,1路去尾闾。3叉路口,容易迷失方向,初学者宜加注意。
2、有人急于通关,未等丹田真气充足,即行意识导引,这样会使丹田真气不足,而导引的1部分真气无力上行,停在1个地方不上不下,时觉胀滞不适,纠正之法是固守丹田,继续培养真气,待真气充足后,自行冲关,千万不要再导引,“通督勿忘勿助”,就是这个意思。
3、第4步是全部功法中最艰难的1步,也是最重要的1步,古人喻为“脱胎换骨”。由于生理变化特别明显并有1些不适的感受,练功者不知所措,精神紧张而发生动摇,求人救治,这都是不须要的(书中已有说明)。如真气通过命门时,凡有腰痛病史的人,必有不适感觉。这些都是正邪相争,纠正病情的表现,翟绘气通过之后自愈,不必找人纠偏,或邀诊治。此时只有加紧练功,比平时次数增多,时间延长,待通关后全部缓解,切勿松懈自误。
4、李少波教授将4步功通督的过程和练法,反应用8句加以概括,名曰“周天歌”。(详阅精华区),练功者须细细体味,方能领会。 第5节 真法5步功辅导 通督之后,即进入第5步,这在周天功中算是已经达到目的往往有人问,通关后如何练法?真气运行法有进1步提高的内容和阶段,这里概要地提出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作为继续锻炼的要求:
1、真气运行法在沟通任督过程中,1步有1步的功法,及通关后,只要按照练功形成的条件,经常加功练习就成了。书中有“持之以恒,循乎自然”的要求,功夫越深,效果越好。通关只是完成了基础阶段,以后坚持锻炼,才能出好效果。特别是练功治病者,通关前即能改善体质,提高身体素质,1些轻浅的功能性疾病也能治愈,严重、顽固的器质性疾病就需要累以时曰,不断旺盛真气,积气驱病。不能以为通关了,就大功告成,百病皆愈。但只要坚持炼下去,各种病疾都有会慢慢地好起来。
2、通关后体内还会有很多气攻病灶的反应,练功者就不知怎么办好。如初通关时气在头上乱窜,前额有重胀感,可以不去理它。只守住上丹田,使力量集中在百会(泥丸宫,此处为百脉之会),则百脉扳依,其它乱行乱窜的现象就减少了,不过需要较长的时间。长守此窍还可以开发智慧,使人聪明。如果通关后反而感到真气不足或胃消化功能不如以前好,那么可以意守中丹田,再培补中气,则下丹田真气也就更加旺盛起来。下丹田是长期意守之处,什么时候守这1部位都是对的。
3、以静为务,功夫越深,入静越好,只有能够深度入静,体内生理功能就恢复越好,这是静极生动的自然规律,过去叫做“道”,古人把这种功夫叫做修道。静字贯彻着修道的始终,开始都是不能入静,故必须有方法,渐进入门,慢慢达到入静。所以5步功以后就再不要求用这个方法,那种方法,实际上追求方法,反而成为杂念了。入静深了能体会到3田成1体,继而无物无我进入虚无境界,还有什么方法可追求呢?当然真法的高级境界也是分层次、分阶段1步1步达到的,这些就属于真法提高班的内容,可以在以后深造、提高。
2、太极拳、健身气功等养生有没有医学上的依据?
太极拳和健身气功等养生方式,在医学上是有1定依据的,并且有相关的研究可以证明。不过这些研究都不是特别具体,只能说不是特别全面,还没有被大众所接受。不过在普通人的眼里,这已经成为1种常识,事实也证明,经常打太极拳或者健身,可以延缓身体和大脑的衰老。
1、有相应的医学依据相关的医学依据、论文都是存在的,在很多大型网站上,都能够查到相关内容。只不过整体来说,不是特别全面,没有被所有的医学界认识所认可。不过事实是可以证明的,现在很多医生都会推荐老年人多运动,而当前最适合的运动,就是太极拳和广场舞。美国《时代周刊》还曾把太极拳称为“完美运动”,足可见它对身体的影响。而且很多地方也是扶持和推广太极拳的练习,把它当成1种民俗文化运动,希望人们进行练习。
2、太极拳的好处练习太极拳对身体有很多的好处,比如说疏通身体的经络,调整自身的修复功能、放松身体和精神等。很多人练习太极拳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身体的免疫力,让自己更加健康。事实也证明,练习太极拳确实有这样的功能。其实不仅仅是太极拳,像是健身运动、气功等,都有相应的功效。只不过太极拳精确到1招1式,普通的运动讲究的是运动方法和姿势。看上去差别很大,实际上都是通过运动来调理身体。
3、相应的推广在《规定》当中有类似的介绍,主要是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让人们多参与运动。无论是地区还是国家,都有相应的说法,由此可见太极拳和健身气功,对身体是有好处的。特别是老年人,不能够进行剧烈的运动,打打太极拳还是挺不错的。
3、气功养生小常识 气功应该怎么练习
气功都离不开3调:即调心、调息(调气)和调身。 调心: 首先应做到调整、控制意识思维活动。其基本要求是排除私心杂念,做到“清心寡欲”,以达到入静状态。 调息: 就是调整和控制呼吸,以帮助调心和意守入静。基本要求是呼吸要做到“细、静、匀、长”,以逐步达到“无声无息、出入绵绵、若存若亡”的境地。锻炼时要顺其自然,不可急于求成,以免出现偏差。 调身: 即调整控制身躯,保持1定的姿势,以帮助入静。长时间维持静态姿势,可以调整全身血液的分配。气功调身1般包括行、走、坐、卧、做5种情况,也就是5种练功姿势,任何1种姿势都要配合调心和调息。 总之,练功的基本要求是“心要清,息要静,身要松(放松)”,并灵活调整动静、快慢、松紧等。
4、夏季练养生气功有何决窍
没有诀窍。只有注意事项,不要在通风处练,不要吹空调电扇练,练完30分钟以上碰水吃饭,练完注意擦干换干净衣服就行了。
5、有气功养生的qq群吗
气功本身就是骗人的,迷信占很大部分,多读些医学常识,养生保健知识就行了。
6、中医养生常识有哪些?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1种医事活动。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5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精神养生是指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国传统养生强调对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环境、4时气候的变化,主动调整自我,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周易》云“1阴1阳之谓道”;“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4时”。(《易·系辞上》)《老子》云“道法自然。”就是中医养生的基本要求。 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养生是以培养生机、预防疾病、争取健康长寿为目的。中医养生有食养、药养、针灸、按摩、气功等丰富多样的养生技术。 古人认为养生之法莫如养性,养性之法莫如养精;精充可以化气,气盛可以全神;神全则阴阳平和,脏腑协调,气血畅达,从而保证身体的健康和强壮。所以精、气、神的保养是最重要的内容,为人体养生之根本。中医学把人身最重要的物质与功能活动概括为精、气、神,认为这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持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3大要素。早在两3千年前,《周易》、《黄帝内经》、《老子》里面已经有1套很完整的养生原理,就像1个永远也挖不完的宝库,值得我们再3探索。中医的养生观包括天人合
1、阴阳平衡、身心合13大法宝。 中医养生的方法有哪些 首先,中医养生贵在养德,这是健康和长寿的最重要条件。中医养生历来重视精神卫生,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医书《黄帝内经》中所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明确提出养生应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道家也强调人应该善良,忠诚、富于爱心、友好、仁慈、同情心以及愿意帮助他人的美德。这些美德不但有益于自身更有益于社会。而那些可以拥有这些美德的人则会更能体会到生活中的愉快,享有健康的身心。北京最好的男科医院是哪家 养生的第2个关键因素就是尽心有规律的运动。生病的人需要运动,没有生病的人也需要通过运动从而得以预防。在运动的同时,达到强身健体,增强意志、促进消化循环,增强免疫力的目的。 第3点就是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上的健康。养生要求我们要培养健康的精神,稳定的情绪,这样才能避免精神极端、心理波动,和情感不稳定。根据中医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 肺、恐伤肾的观点,进1步说明情绪,精神心理保健是人体健康的1个重要环节,1切对人体不利因素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良的情绪。人的精神状态正常,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就会增强,从而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 健康、平衡的饮食也是养生的必备因素。数千年以来,健康的食物,平衡膳食1直被认定是达到长寿的关键因素,不合理的饮食习惯责备认为是使健康出现问题的根源。 预防疾病也是养生的重要1环。通过有规律的锻炼,正确使用药物,适当的进行食补,以及其他的有益于健康的活动,每个人都可达到强身健体,延缓衰老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