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有哪些话题?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特色的活动有哪些?

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有哪些话题?



1、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有哪些话题?

1. 不良的情绪,遇到事情烦躁不安,失眠,无名之火,给生活带来负面影响,它是导致心理问题的根本。 2. 人际关系不良 3. 考学就业,失业下岗。 4. 厌学、逃学、辍学、早恋、沉溺网络等问题。 5. 学习动机缺乏,动机过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方法不当,考试焦虑等 6. 孩子叛逆,亲子关系紧张。 7. 青春期生理健康与心理发育引起的自卑、孤独等问题。 8. 工作中的压力,上下级关系的矛盾。 9. 婚恋情感,夫妻生活不和谐,婚姻离异等问题。 10. 更年期综合症的异常心理表现。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特色的活动有哪些?



2、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特色的活动有哪些?

同乡会。

心理学和常识的区别



3、心理学和常识的区别

心理健康都包括哪些方面?



4、心理健康都包括哪些方面?

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也有不同的说法。 第3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志是:

1、身体、情绪十分协调;

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

3、有幸福感;

4、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我国知名心理学家郭念锋先生提出了心理健康的10条标准:

1、周期节律性。人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效率上都有着自己内在的节律性,比如白天思维清晰,注意力高,适于工作;晚上能进入睡眠,以便养精蓄锐,第2天工作。如果1个人每到了晚上就睡不着觉,那表明他的心理活动的固有节律处在紊乱状态。

2、意识水平。意识水平的高低,往往以注意力水平为客观指标。如果1个人不能专注于某种工作,不能专注于思考问题,思想经常开小差或者因注意力分散而出现工作上的差错,就有可能存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了。

3、暗示性。易受暗示性的人,往往容易被周围环境引起情绪的波动和思维的动摇,有时表现为意志力薄弱。他们的情绪和思维很容易随环境变化,给精神活动带来不太稳定的特点。

4、心理活动强度。这是指对于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1种强烈的精神打击出现在面前,抵抗力低的人往往容易遗留下后患,可能因为1次精神刺激而导致反应性精神病或癔症,而抵抗力强的人虽有反应但不致病。

5、心理活动耐受力。这是指人的心理对于现实生活中长期反复地出现的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这种慢性刺激虽不是1次性的强大剧烈,但却久久不消失,几乎每日每时都要缠绕着人的心灵。

6、心理康复能力。由于人们各自的认识能力不同,人们各自的经验不同,从1次打击中恢复过来所需要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恢复的程度也有差别。这种从创伤刺激中恢复到往常水平的能力,称为心理康复能力。

7、心理自控力。情绪的强度、情感的表达、思维的方向和过程都是在人的自觉控制下实现的。当1个人身心十分健康时,他的心理活动会十分自如,情感的表达恰如其分,词令通畅、仪态大方,既不拘谨也不放肆。

8、自信心。1个人是否有恰当的自信心是精神健康的1种标准。自信心实质上是1种自我认知和思维的分析综合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在生活实践中逐步提高。

9、社会交往。1个人与社会中其他人的交往,也往往标志着1个人的精神健康水平。当1个人严重地、毫无理由地与亲友断绝来往,或者变得十分冷漠时,这就构成了精神病症状,叫做接触不良。如果过分地进行社会交往,也可能处于1种躁狂状态。 十、环境适应能力。环境就是人的生存环境,包括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工作性质、人际关系等等。人不仅能适应环境,而且可以通过实践和认识去改造环境。 将这10条标准综合起来考察,就可以看出1个人的心理健康的水平如何了。 我国另1位知名心理学家许又新先生提出衡量心理健康可以用3个标准。就是:体验标准、操作标准和发展标准。这3个标准,也要联系起来综合地加以考察和衡量。 体验标准是指以个人的主观体验和内心世界为准,主要包括良好的心情和恰当的自我评价。 操作标准是指通过观察、实验和测验等方法考察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效应,其核心是效率,主要包括个人心理活动的效率和个人的社会效率或社会功能(如工作及学习效率高,人际关系和谐等)。 发展标准着重对人的心理状况进行时间纵向(过去、现在与未来)考察分析(而前两种标准主要着眼于横向,考虑1个人的精神现状)。发展标准指有向较高水平发展的可能性,并且有使可能性变成现实的行动措施。 还有1位心理学者马建青提出了心理健康的7标准:

1、智力正常。

2、情绪协调,心境良好。

3、具备1定的意志品质。

4、人际关系和谐。

5、能动地适应环境。

6、保持人格完整。

7、符合年龄特征。 以上列出了对于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标准的不同的解释。尽管表述不同,但总的原则也差不了多少。

有没有适合男孩看的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知识方面的书!拜托推荐1下



5、有没有适合男孩看的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知识方面的书!拜托推荐1下

小孩子不爱学习,是把学习当成了苦差事,又不容易解决的事。贪玩,是对玩的东西感兴趣。今天这个社会诱惑如此的多,光靠管和扼制,起不到想要的效果。目前,讲道理他也听不进去。我的孩子小的时候,我就曾经陪孩子尽情的玩,按她说的,玩完了写作业。所以,玩不是坏事。应当引导他对知识的兴趣,而不是强迫他学习。我曾经给孩子买过《青年百科知识全书》,内容非常丰富。你可以顺着这个思路去书店找找。

中小学学生心理发展有哪些阶段特点



6、中小学学生心理发展有哪些阶段特点

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研究 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飞速发展,人类进入了知识经济与信息经济时代,同时知识与信息也在迅猛增长,作为青年1代中思维较活跃的1个群体,当代大学生,在整个大环境的影响下,其心理发展产生了新的特点,这也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及时把握大学生心理发展的新特点,采取新的方法加以引导,使当代大学生能健康成长。下面我们就来分析1下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针对不同的特点所进行的教育对策。

1、 当代大学生心理的1般特点

1、大学生心理发展的水平 当代大学生主要处于青年中期,心理发展是正在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完全成熟。大学生1般年龄在十89岁至2十2岁,心理发展已基本接近成熟,但如果更全面地仔细分析其心理发展,则可发现他们心理发展某些方面远未成熟。大学生由于他们已达到公民法定年龄,又进入了大学,因此他们便自以为已经成人,说话和行事力求带有成人味道。但从他们对社会问题的认识方面说,他们只能是"准成人"。大学生不象中学时那样,受到老师及家长太多的约束,而是比较自由和开放的,在处于这样的走向社会的过渡期中,他们往往不易深刻体会社会的准则以及他人的思想感情,总以为别人对1切都应该和自己设想的1样,因而在思想感情上往往容易与学校及社会的要求不1致。所以从心理发展说,大学生也只是处在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完全成熟的阶段。 2大学生心理特点的两面性 大学生的主要心理特点具有两面性,即积极面和消极面。大学生心理发展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的阶段,这些成熟的方面表现出积极的特点,如情绪强烈但善于控制,情绪丰富,热情高涨,高尚情操日益发展;精力充沛,朝气蓬勃,具有勇往直前的气魄,对生活充满美好的愿望;抽象高度发展,辩证性日益提高,发散性思维有新发展,善于独立思考,求知欲强,创新意识强;自我意识有新的发展,对自己各方面的认识大大提高,主动性增强,自尊心特别强;人际关系进1步扩大,与他人交往能力提高;富有理想,积极向上,向往真理;等等。 由于大学生心理发展的未完全成熟特点, 决定了其心理发展的消极特点。 如滥用充沛的精力与蛮干;对情绪、情感缺乏控制时,易成为情感的奴隶;自我意识强,情绪体验深,在外界的不良影响下,易陶醉于低级情绪;在客观条件未具备时,急于谋求需要的满足,导致失败;在缺乏正确理想指导时,求知欲与敏感性易导致迷信错误的、自以为是的"新知识"或"新思潮"。 3大学生的内心矛盾 大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存在明显的两面性,而且其各方面的发展也很不平衡,往往易引起各种的冲突与矛盾。主要的内心矛盾有:锁闭性所导致的孤独感与强烈交往需要的矛盾;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强烈求知欲与识别力低的矛盾;情绪与理智之间的矛盾;愿望、幻想与当前现实的矛盾;强烈的性意识与正确处理异性关系之间的矛盾等。 这些矛盾是大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正常的矛盾,但怎样化阻力为动力,正确解决内心矛盾,使心理发展更加趋于成熟,也给我们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大学生几个方面的心理特点分析 当代大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需要不断适应几个方面,如学习与创造、人际交流、情感、独立的人格与生活等,在各个方面上,当代大学生们也具有着不同的心理发展特点,只有了解把握住了这些特点,并加以正确引导,才能使学生们健康成长。 1 大学生的学习与创新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在改革开放新的形势下,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里,教师单纯灌输知识已远远不能适应现时代的要求。大学生们不仅要善于理解书本知识,而且应该善于在运用知识和创造知识,不仅要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和创造,而且离开了老师的教导,离开了学校,也要善于学习和创造。 大学生的学习可从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和学习方法3方面进行分析。当代大学生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学习动机也在发生着变化,高级的学习动机逐渐减少,而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及追求较高的物质生活占有很高的比例,值得注意的是有1部分同学不明确自己的学习动机,这样导致了学习积极性不高,目的性不强,学习动力不大。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也是当务之急。 由于现在大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不断增多,需要自己计划和安排学习,但1大部分学生自制能力及自我约束力较差,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都较差,时间不能有效的利用,只是忙于应付老师的考试,而不去主动地获取其它许多重要的知识。使学生懂得珍惜时间,懂得自学,懂得主动学习,也是我们需要加强的方面。 大学的学习不同于中学,它需要1定的学习方法,需要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相结合,需要理解、归纳记忆,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在这方面,大部分同学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但也需要高校教师在这方面加强指导。 就创新而言,当代大学生似乎具有着强烈的创新愿望,有不断提高培养创造力的要求,有增强创新意识的主动性。创造力形成也需要许多条件,如深厚的专业功底、知识广博、实践技能、学会学习、学会思维、良好心理素质、交往能力等。学校及教师提供更好的条件,加强教学改革力度及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创新相当重要。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心理活动,心理现象对每个人来说并不陌生。让我们结合1个例子来说明心理现象。 小王早晨醒来,她看到阳光已经射进屋子,听到窗外树上的鸟儿正吱吱喳喳地叫个不停。她打开窗户,1阵微风吹来,使她感到凉爽极了。她尽情地吸了几口清新的空气,似乎嗅到了这空气中带有1股花香味,她推想这花香大概是从不远处的花园里吹出来的,她记得那里有许多牡丹花,现在也许已开花了。她很高兴,今天是星期天,她在心里计划着是不是该去玩1会儿,那该多惬意啊!她很喜欢牧丹花,她已经好多天没去花园了。忽然她又想起实验报告还没写完,离讨论的时间不多了,她必须忍耐1下。于是她简单地吃了早点,又肯起书包向教室走去…… 在这1个小小的生活片断里,就有1系列的心理活动。这里的看到、听到、嗅到、感到我们称为感觉;记得、想起称为记 忆;推想、计划属于思维;高兴、惬意、喜欢,是感情;忍耐、坚持,就是意志。这些都是人的心理现象。 人的心理是人在实践活动中大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脑是心理的器官,是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前提,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心理反映的对象、心理的内容,个体是通过积极的实践活动去反映现实的。所以,人的大脑发育成熟程度不同,生理状况不同,人所接触的客观环境不同,人的心理也就不同。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1般特点是什么?它是以什么样的趋势呈现出来的呢? (1)由发展变化急剧向发展变化缓慢过渡 中学生心理发展非常迅速,呈现出新的高峰。

1、 智力迅速发展并达到相对的成熟 进入中学阶段,孩子智力的各因素迅速发展,逐步摆脱儿童的智力模式。理论思维的确立及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的全面发展,使中学生智力发展产生了质的飞跃而达到新的高峰,达到相对成熟。智力的相对成熟对孩子的认识、情感、意志、个性等开始产生巨大的影响。

2、 出现了创造力的高峰 创造性能力和创造性个性品质迅速发展。中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与好奇心,有思考和创造的勇敢精神,有富于想象的品质和献身精神,许多人在中学阶段就显露出创造的锋芒。正如著名的物理学家杨振宁所说:“当你老了,你就会变得越来越胆小……因为你1旦有了新思想,会马上想到1大堆永无止境的争论,害怕前进,当你年轻力壮的时候,可以到处寻求新观念,大胆地面对挑战。”

3、 情感丰富、热烈而充满活力 比起小学生,中学生进入青年期后情感发展变化是十分迅速的,情感丰富、内心体验的多种多样是儿童期无法比拟的,也是成人不易理解的。同时激情的迸发使中学生富于热情,充满生机,朝气蓬勃。

4、 需要与动机发生了新的变化 需要是被人感受到的1定生活和发展条件的必然。中学生的需要迅速发展,首先是需要的性质的变化,即社会性需要急剧发展。不仅需要衣、食、住、行,更多的则需要知识与技能,需要交往与友情,需要理解与尊重,需要理想与成功。 动机是推动人行动的内在力量,是被意识到的需要。中学生的动机迅速发展。首先是动机内容的结构变得丰富了,社会性强了,不仅有学习动机,还有社会动机、社会活动动机、职业选择动机、成就动机等。其次是动机的强度增大了。以学习动机来讲,中学生求知的强烈程度远远超过了小学生,许多学生废寝忘食、争分夺秒的学习精神是小学生无法相比的。再次是中学生动机的内部冲突比小学生复杂,学生自觉调节动机冲突的水平迅速提高,又不断在新的水平上激发着个体积极性。

5、 自我意识迅速发展 进入青春期,孩子们心理的自我发展,使自我意识的发展迅速进入1个新阶段。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都达到了新的水平,出现了1系列新的特点,而且这1发展还没有波及到并影响其他心理的发展。

6、行为的强度增加了,新的行为出现了 生理的迅速发育、性的成熟、情绪的强烈性及社会化过程的加速使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们的行为总是发动得比较快、强度比较大,做什么事都比较果断、勇敢,喜欢拼搏,总有1种急促感。同时又出现了1系列小学生所没有的新行为,如求偶行为、反对家庭或教师束缚行为、更复杂的社会交往行为、寻找新的兴趣与爱好行为等。 (2)由矛盾动荡向逐渐稳定过渡 中学生心理发展,既然是处在由儿童向成人过渡的阶段,那它就是1种质向另1种质的转变过程,儿童、少年的模式被打破,成人的模式尚未建立起来,呈现出1种不平衡和不稳定的状态。有人把这1过渡性特点叫做“成人感”与“孩子气”的矛盾。

1、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 孩子自认为已经是个大人了,独立性意向、自尊心十分强烈。1方面想竭力摆脱家长的管教,希望家长和成人把他们不要当小孩子看待,希望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尤其反感父母那种絮絮叨叨的管教。前例中作家顾艳的女儿在家的表现正是这种心理作用的结果。另1方面他们自己也把过去的自己看作“幼稚的小孩子,力图与过去的“我”1刀两断,常常通过口头或行动方式宣传自己已经不是小孩子了。有的心理学家把这种企图在心理上与对父母的依赖决裂,与自己的儿童时代决裂的现象叫做心理上的“断乳”。但是这种“断乳”却不是轻而易举的。因为第1,事实上中学生并未成熟,在认识、情感、行为上均未摆脱孩子气,缺乏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其他方面也不具备充分独立的条件。第2,现在许多学校也不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比如1些学校1味追求升学率,学生不仅知识面狭窄,也很少参加社会活动和公益活动。第3,我国现阶段传统的家庭关系中父母1般不十分发鼓励子女尽早独立,以至于上了大学、研究生,经济上还要依赖父母,特别是许多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或望子成龙心切,或百般呵护,使中学生的依赖性往往还相当强,甚至有的孩子虽已独立工作、独立生活,但心理上、行为上仍然对父母十分眷恋依赖,独立生活和工作能力较差。比如许多学生考上大学后,入校报名时总是要由父母亲属护送;1些学生不知道手续怎么办,只好由父母跑前跑后到处奔波;1些学生连床都不会铺,仍由父母代劳。他们是被社会舆论称为“抱大的1代”。这种情况应引起家长们的沉思。

2、强烈的求知欲望与有限的认识水平的矛盾 中学生的求知欲望十分强烈,对什么问题都想问个为什么,想学习、想思考、想探讨,但由于知识经验有限,思维水平有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常会发生无目的、无计划、不加分辨、急于求成的学习和吸收。1个时期之所以出现许多中学生热衷西方哲学的1些观点的现象,如尼采的超人意志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等,与他们心理上的这种矛盾不无关系。

3、 闭锁性与强烈地要求交往、要求理解的矛盾 所谓闭锁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具有某种含蓄、内隐的特点,它是相对于人的外部行为表现与内部心理活动之间的1致性而言的。中学生由于思维的发展,对外部世界认识的广泛性、深刻性的发展,尤其是对新的自我的发现,心理活动开始指向自己的内部世界,指向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加之相应的独立性与自尊心的发展,便失去了儿童时期的外露、直爽、单纯、天真等特点,出现了心理活动的闭锁性。这种闭锁性首先表现为出现了“内心的秘密”,“自我交谈”的时候增加了,开始要在自己的房门、自己的抽屉上上锁,反感别人随便翻动他的东西,在没有人的时候写日记,自己向自己倾诉内心的秘密。同时在与人交往中变得不那么坦率了。比如我们问儿童某些问题时,他们可以不加考虑直截了当地回答,而问到中学生时,他们往往要考虑很多,有时坦率、直接、真实地回答,有时则不然。 中学生心理的闭锁性,使他们不轻易向别人吐露真情,交往中要求较高,选择条件苛刻。因此,他们不仅与父母、师生之间不易达到心理相通,在同龄人之中也不容易找到真正“心心相印”、“相互理解”,能够产生心理共鸣的知音,因而常常感到不易被别人理解,心理上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孤独感觉。但另1方面由于社会的要求,中学生却强烈地想与人交往,得到理解。这1矛盾常常使孩子不能平静,个别人甚至变得性情孤僻。

4、自主性与被动性的矛盾 自主性是人的心理发展的重要特点之1,是主观心理状态的1种倾向性,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重要标志之1。人的心理活动的自觉主动性从儿童时期就开始发展了,但总的来讲,在青年期以前孩子们的认识和行为还更多地由成人帮助进行控制调节,只有到了青年期,随着大脑的成熟,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才出现了较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这时起,孩子作为个体来讲更加积极主动。无论在认识上、情感上、行为上都力图按照1定的目的自觉地去思考认识、去体验、去行动。在认识外界事物时他们要求并努力辨别是非真伪;在行动中他们努力按自觉确定的目的去行动,在各种活动中他们努力控制调节主客观之间的关系,并在活动结束时竭力总结经验教训以进1步确定自己今后应该怎么认识、怎么行动。但另1方面他们不善于自觉主动地控制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及相应的外部行为,表现出1定的被动盲目性。比如在情感和理智的关系上,中学生非常想同成人那样控制自己,但因为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却常常办1些傻事、蠢事,以至令其后悔莫及;常常跃跃欲试地想克服困难,完成确定的任务,但由于对任务本身的意义认识不足,或对客观上的困难估计不足,或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自觉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水平的能力不足,而不能坚持始终。

5、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中学生满怀激情,富于理想,勇于追求理想,追求美好事物,因此常对社会、对国家、对自己进行种种美妙的设计。这不仅由于他们的社会地位发生了变化,还由于富于激情的特点和逻辑思维的发展,驱使他们能反映现实环境并推测未来。但他们的激情尚不稳定,社会地位尚未独立,知识经验积累得还不足,因为他们考虑问题还未能完全摆脱以自我为中心。这又使他们不善于认识和对待现实,不善于在理想鼓舞下立足于现实去奋斗,对现实与理想的认识和设计缺乏稳定的意识倾向,往往只求得在想象中的心理满足,或者以错误的、片面的选择来对待理想与现实,不善于将理想与现实统1起来。 综上所述,中学生处在人生心理发展的1个重要转折时期,心理变化发展到相到成熟时期。心理发展的急剧性和矛盾动荡性,使孩子心理发展具有空前的速度和加大的动力。个性心理发展趋向稳定和倾向及心理内容的社会性的发展又增加了他们心理发展的选择性。因此,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个阶段孩子心理发展的1般特点,有利于家长了解孩子,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