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是谁的典故 庖丁解牛的典故是什么,庖丁解牛文学常识是什么?
1、庖丁解牛是谁的典故 庖丁解牛的典故是什么
1、庖丁解牛,我国古代成语,是出自庄子《南华经》中的一则寓言,庖丁(厨师)为魏惠王杀牛,并借机讲述道家养生的道理。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2、作者原意是用它来说明养生之道的,借此揭示做人做事都要顺应自然规律的道理。全文可分四段。第一段写庖丁解牛的熟练动作和美妙音响;第二段紧接着写文惠君的夸赞,从侧面烘托庖丁技艺的精湛;第三段是庖丁对文惠君的解答,庖丁主要讲述了自己达于“道”境的三个阶段;第四段写文惠君听后领悟了养生的道理。此文在写作上采用多种手法,结构严密,语言生动简练,体现了庄子文章汪洋恣肆的特点。
2、庖丁解牛文学常识是什么?
一、通假字
1、砉然向然(向,通“响”)。
2、技盖至此乎(盖,通“盍”)。
3、技经肯綮之未尝(技,通“枝”)。 二、一词多义
1、族 (1)族庖月更刀(众,一般的)。 (2)每至于族(丛聚、集结之处)。
2、为 (1)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 。 (2)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两处都是动词,分别译为解、作为) 。 (3)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两处都是因为)。
3、然 (1)砉然向然 / 因其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