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雨从哪里来教案,大班科学活动《雨从哪里来》

大班科学雨从哪里来教案

1、大班科学雨从哪里来教案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雨从哪里来》 活动目标:

1、能发现问题,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2、了解“蒸发”以及“雨是怎样形成的”科学现象,知道雨与人们的关系。   活动准备:

1、酒精灯、烧杯、玻璃片、三角架、火柴。

2、雨的形成课件 活动过程: 一、播放雨的形成课件,引导幼儿听雨声,看雨景。 小朋友们,听听这奇妙的声音,问:这是什么声音?(幼儿:雨声) 看电脑动画,问:这是什么景象?(幼儿:下雨) 雨从哪里来? 幼儿:从天上。 师:天上为什么会下雨? 幼儿:因为天上有云彩幼儿:因为有乌云 二、实验探索雨的形成。

1、小实验:用酒精灯加热烧杯里的水,让小朋友仔细观察烧杯里。

大班科学活动《雨从哪里来》

2、大班科学活动《雨从哪里来》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雨从哪里来》 教师:屈老师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水蒸气蒸发"以及"雨是怎样形成的"等一些科学现象。

2、能在讨论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3、激发幼儿观察、发现、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酒精灯、烧杯、玻璃片、玻璃杯、火柴;故事《小水滴旅行记》视频。

2、经验准备:对晴天、阴天、雨天的天空中云的特征有印象。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再现生活中幼儿的疑问,激发其探索兴趣。

1、师提问:天上为什么会下雨?下雨后,为什么池塘、水库的水不会溢出来?水到哪里去了?

2、幼带问题看视频《小水滴旅行记》 师提问:说一说小水滴有哪些变化?到了哪些地方? 二、现象感知:验证猜想,初步感知水和蒸汽互。

幼儿园大班《雨从哪里来》教案

3、幼儿园大班《雨从哪里来》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幼儿园大班《雨从哪里来》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大班《雨从哪里来》教案1 一、活动目标:

1、了解自然界万物都少不了雨。

2、了解水形态的不断变化。

3、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4、培养幼儿对雨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二、活动准备:

1、透明杯子1个、玻璃板1个、玻璃纸1张、50—60℃热水(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吸水布、温度计1个、A3纸及展示板1个、油性笔1支、篮子1个、实验方桌1个。

2、故事《小雨。

雨从哪里来大班教案

4、雨从哪里来大班教案

幼儿园大班教案《雨从哪里来》 教师:屈老师 教学目标:

1、激发幼儿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了解“蒸发”、“雨是怎么形成的”等科学现象。

2、培养幼儿大胆的表达、操作及幼儿细致观察的能力。

3、了解雨与人们的关系。 教学准备:磁带、玻璃杯、玻璃片、酒精灯、烧杯、火柴等实验用具等,投影机、课件《小雨点旅行记》。    教学过程: 一、听,什么声音?(下雨啦) 二、讨论:雨的种类及好处与危害 “今天我们的话题就来讨论雨。” 提问:

1、你们看见过什么样的雨?(小雨、中雨、大雨、暴雨、雷震雨)

2、下雨有什么好处?又有什么坏处? (好处:下雨可以净化空气、可以。

大班科学活动《雨从哪里来》

5、大班科学活动《雨从哪里来》

雨从哪里来(大班科学教案) 灵石一幼 牛艳艳设计意图:如何将“认识雨的形成”这一传统教学内容教出新意?本次活动做了一些尝试。首先,我从孩子们感兴趣的几个问题如“天空为何会下雨?”“最近经常下雨,为什么池塘的里水不会溢出来?水到哪里去啦?”入手进行教学设计,整合科学和语言两大领域教育内容,引导幼儿通过科学小实验感知水和蒸汽的互变现象等,并通过排图讲述进行知识的巩固和迁移。同时,结合课件及时帮助孩子们了解雨的形成过程,以此解开他们的种种疑问,拓展他们的经验和视野,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观察、操作等科学方法,从而萌发对生活中科学现象的探索兴趣。 活动目标:1.在小实验与排图等操作中感知水和蒸汽的互变现象,初步了解雨的形成过程。

2、对周围的科学现象感兴趣,体验自。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