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对联基本常识,关于元旦的知识

对对联基本常识



1、对对联基本常识

对联规则   (1)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   (2)上联的末1句必须是仄声,下1联的末1字必须是平声。   (3)上下联的句式必须1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   (4)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1样(平:平声字;仄,仄声字,包括上、去、入3声的字)。   (5)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1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对联和律诗中间的对仗有继承演进的关系,律诗的平仄格律和“

1、

3、5不论,

2、

4、6分明”的原则,也适用于对联。至于每副对联的字数,并无限制,由4字、5字、6字、7字、8字、9字到几十字、几百字,只要有话可说,能成对偶就行。下面举例以见1斑:   祖国山河壮;人民岁月新。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上联的“祖国”、“山河”和下联的“人民”、“岁月”都是名词,上联的末字“壮”和下联的末字“新”,都是形容词,上下相对,平仄协调,内容与形式都与上述的5条规律符合。   总之,作对联要音韵和谐。语言精炼,合于规律,而又有1定的内容。文字不相对,平仄不协调或把标语口号式的句子分写两行,全不能算是对联。   摘自中华书局《文史知识》编辑部--《怎样作对联》   同时,上下联内容要有1定的联系,但不能雷同或重复,雷同的对句俗称为“合掌对”,如“新年迎5福,春节接3多”,其中的“新年”和“春节”、““迎”和“接”都同意,传统上认为这样的楹联犯制作楹联的大忌。

关于元旦的知识



2、关于元旦的知识

“元”有开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元旦(New Year's Day,New Year )便是1年开始的第1天,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元旦又称“3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定农历正月初1为春节,而以西历的1月1日为新年。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1届全体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年法”,确认新年(元旦)为中国的法定节日。元旦也是世界上很多国家或地区的法定假日。   欢度元旦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农(夏、阴)历正月初1。“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1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1”代表地平线。“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1日的开始。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1天。元旦又称“3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在汉语各地语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1”的,有叫“大天初1”的,有叫“年初1”的,1般又叫“正月初1”。   在中国,元旦已列入了法定假日。   由于世界各国所处的经度位置不同,各国的时间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有不同。中国是世界上第12个开始新年的国家。   还有个传说,是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 元旦你今后1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1天,当作1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1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选我吧 选我做最佳答案吧~~~。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