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材料,学好语文阅读的方法有哪些

小学3年级语文阅读材料


1、小学3年级语文阅读材料




2、学好语文阅读的方法有哪些


学好语文阅读的方法有哪些 说到语文阅读,我们就需要全面掌握这门语言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和素质。接下来我整理了学好语文阅读的方法有哪些的相关内容,文章仅供大家参考! 第
1、多去朗读。 我们学习语文就需要经常的去朗读文章,这样可以帮助你去更好的理解原文和主旨。语言学习有1个特点就是重复性,多朗读的好处在于能够有效地记忆和巩固所学的知识。我们可以每天早晨或者闲暇时刻,去读1些你所喜欢的文章,这样还可以培养你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第
2、多去交流。 对于我们来说,汉语口头交流本来就不会是问题,因为这是第1语言。但是,学习语文的目的就是让我们说话和表达方式更加标准1些,这样对于学好阅读也有1定的好处。我们平时可以尝试使用普通话与人们交流,这样久而久之,你的语文表达能力就会提高不少。此外,口语与阅读还是互为关联的`,口头语言的练习和实践可以有助于我们更好的阅读和理解。 第
3、选择阅读材料。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1些合适的阅读材料,如诗歌、散文、传记。我们选择的时候可以试着去阅读至少1遍,这样就可以知道你有没有兴趣。我们要学好语文阅读,平时就需要阅读范围广泛1些,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决定,如现代文、文言文。 第
4、阅读理解。 实际上,我们对语文阅读并不陌生,只不过对于把握文章的深层意思和所蕴含的意义有1定的难度。如现代文阅读为何有时候比起文言文还要难以理解,这是因为内涵和外延的原因。当然,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无论文章多长,还是需要去通读1遍,这是必要的。此外,我们还需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字词之间、段落之间,这样文章阅读就变得容易1些了。 第
5、多去写作。 我们要想更好的学好语文阅读,还需要经常的写1些关于阅读感想的文章。你可以针对作品的某1方面的内容,写出自己内心的理解和感想以及评论,可以发挥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不拘1格。这种方法对于阅读还是有不少好处的,同时还可以锻炼自己的写作水平。



3、语文综合性学习,阅读下列3则材料完成(1)--(5)题(12分)
1、 目前,我省中小学正掀起“国学经典诵读


小题1:(1分)结论:国学经典教育受到各学校重视


小题2:(4分)
1、在“国学经典活动”后加“的高潮”
2、把“创造”改为“营造”


小题3:(2分)孔子:3人行,必有我师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其他有关孔子、孟子名言也对)


小题4:(2分)建议如
1、广泛阅读,深入研讨国学经典。
2、“国学经典我来诵”演讲比赛。
3、讲国学经典名人故事比赛。(答对两点即可,其他合理建议也可)


(5)(3分)


借 条


今借到省少年宫歌舞团服装捌套,此据。


学校9(1)班


2013.5.22


小题1:试题分析:各学校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进行国学经典的诵读、欣赏、渗透等。


点评: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信息要全面,语言简练,使人1读就知谁干了什么事情(或什么事情怎么样)。


小题2:试题分析:“目前,我省中小学正掀起‘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成分残缺,在“活动”后加“的高潮”或“的热潮”。“某小学在校园环境文化的创造中,充分利用书香长廊、橱窗、墙壁、黑板报等空间学习经典”,搭配不当,将“创造”改为“营造”。


点评:做病句修改类题目时,首先要判断句子的正误,如果是病句,则先要判断它的病句类型,然后对症下药,进行修改。要尽量少改动,保留句子愿意,对修改后的句子进行复查核对,看是否通顺,有无新的语病产生。


小题3:试题分析:孔孟的名言有不少,选择自己认为最经典、最有意义的名言,各写1则即可。


点评:名言名句的积累是1项基本技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要有意识地去积累诗词名句。同学们的知识宝库中,积累的诗词名言肯定不少,但要注意分门别类辑名句。例如本题中,就要求写出孔子、孟子的名言。


小题4:试题分析:开展“国学经典活动”的方式有很多,比如举行朗诵赛,知识竞答,演讲赛等等。只要提出两条可行的建议即可。


点评:提建议或措施,要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小题5:试题分析:写借条时,要将自己所要借的物品、物品数量、借出时间等内容表达清楚(数字要大写),格式书写正确。


点评:借条是指借个人或公家的现金或物品时写给对方的条子,就是借条.钱物归还后,打条人收回条子,即作废或撕毁。它是1种凭证性文书。为了产生不必要的纠纷,特别要注意的是借条中有关数量的数字,1律使用大写数字。



4、语文快速阅读方法有哪些


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掌握1些快速阅读的方法,只有掌握这些快速的阅读方法,在做语文阅读理解题的时候才能如鱼得水。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快速阅读的方法以供大家学习。


语文快速阅读的方法


快速阅读方法是从文字中间迅速吸收有用信息的1种阅读方法。其目的是尽快抛弃多余信息,吸收有用信息。快速阅读可使阅读速度由每分钟100—150字。其阅读要求是:
1、注意力要高度集中。
2、克服出声朗读、逐字阅读和回归倒读的习惯,而采用无声视读法。
3、运用概念阅读法组读。
4、运用垂直阅读法作纵向扫描。
5、采取跳读技巧,根据文献结构,抓住概要、掌握中心和重点。可见,快速阅读法并不仅是单独追求速度的快读,而且是注重质量的1种创造性的理解过程。快速阅读的方法很多,比较主要的有:



1、概念阅读法


科学研究证明,决定1个人阅读速度的关键是对所感知信息的加工方法。加工信息的方法,包括按照字母顺序阅读;按照音节顺序阅读;按照词汇顺序阅读;按照概念阅读,(即从文中挑选出单个概念,然后综合包含在1个或几个句子中的思想,很快理解)4种。这4种阅读方法,代表着4种阅读水平。1般来说,知识水平有限,阅读能力较低的人采用前两种加工方法;知识面较宽、阅读能力较高的人采用第3种加工方法;有较高文学修养、会写文章、记忆力又较强的人采用第4种加工方法。使用概念阅读法,不仅可以提高阅读速度,还可提高思维综合能力。



2、垂直阅读法


又称纵向扫描法。是指在读横排版文献时,眼晴以较少振幅,沿每页书的中心设想线,由上而下垂直扫描,迅速阅读。



3、1目十行法


1目十行法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不失为1种有用的读书法。对内容不太重要的完全可以1目十行,但对经典著作,重要的专业书,不能用这种方法。1目十行,实际上是对信息的浏览筛选过程,当发现有价值的观点材料时,再仔细阅读或做摘记。1目十行与鲸吞法不同,前者是十行十行的浏览,后者则1页1页甚至几页几页地往后翻。



4、3遍读书法


这是茅盾、苏步青等著名学者提倡的1种读书方法。第1是读大概,是“鸟瞰”式的,对整篇文章先有个印象;第2遍是“精读”式的,可像机枪手学习枪械装卸那样,来个大拆卸,仔细考察、慢慢体味;第3遍实际上应是多遍的意思。



5、“宝塔式”阅读法


这是政论家邹韬奋创造的1种读书方法。他在读书时,遇到其中“特别为自己喜欢的,便在题目上做个号,再看第2次;优其喜欢的再看第3遍;最喜欢的,1遇着有偷闲的时候就常常看。”这样读过的书就形成了1座宝塔,基础最大,越往上越小。所以,邹韬奋将自己的读书方法形象地称为“宝塔式”读书法。



6、以写带读法


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把读书与写作结合起来,将阅读中获得的知识、理论,马上用文章的形式表达出来,边读书边写作,以写带读,学以致用。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颇得益于这种读书方法。



7、内容交叉法


指1个人在连续读书的过程中,感到疲倦时,可换读另1种内容的书,增强阅读效果。



8、5步阅读法


又称SQ3R读书法,是由美国衣阿华大学创用,后流行于英美等国的1种综合性读书法。SQ3R英文“Surrey”(浏览)、“Question”(发问)、“Recite”(复述)、“Review”(复习)5个词首字母的缩写。这种阅读方法将阅读过程分为5个步骤:
1、浏览。通过看前言、序跋、目次、内容摘要及正文中的大小标题、注释、附录等,概括地把书看1遍,,从整体上对全书有个印象,明确书、文的重点和难点。
2、发问。对书、文中的重点、难点之处进行阅读,提出问题以备在深入阅读中思考,寻求答案。
3、阅读。带着所提问题,对书、文进行深入细致地阅读,并作读书笔记,以加深理解、增强记忆。
4、复述。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阅读中所获取的知识信息进行回忆检查,掌握重点,突破难点,以提高阅读效果。
5、复习。对阅读过的内容,不断地进行复习,以巩固记忆,保证学习成效。5步阅读法符合感知、记忆与思维相联系的规律,因而是1种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5、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知识点总结


说明中的要求: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乎、然、与)在文章中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解析:   1.文言诗文背诵要求做到1字不漏,1字不添,1字不倒,1字不改;默写文言诗文语句,不仅要连贯前后语句,默写时还应1字不错。默写1般4句诗、2句文,特别注意背诵篇目中的名句。记住并纠正自己以前默写中的错别字。   2.古诗理解鉴赏要重点关注各册教材中以讲读篇目出现的古诗词曲,要注重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积累,特别是教材中的注释;要对《篇目点击》中的赏析指导和练习相当了解,对诗句的理解、诗词主要内容和写作意图、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把握准确。   3.对1些名家名篇,还应了解作者的姓名、生活时代和篇名。   4.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6个虚词的用法。1般为古汉语的特殊用法为:1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因此对课文中的这类词要特别重视,必须理解掌握《篇目点击》中收入的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的用法,特别是教材中出现的义项。   5.在句子翻译中要有敏感的“特殊句式”意识。如省略句,注意把省略的主语宾语加上;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在翻译时要落实关键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翻译句子的语气句式必须与原句保持1致。   6.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上,遇见不会的词或者1下没想起的词大可不必紧张,联系上下文,结合故事(文章)的情节,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词带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记翻译不可脱离文章。如果选文下有注释,1定要充分利用注释的提示作用。   7.在课内语段阅读上要注重选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如果在自己掌控的范围内,当然可以凭答题;若自己不到位或不清,则要仔细阅读选文收集处理信息,然后作出合理而简要的表述。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上,要注意文章蕴含的道理体悟或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征的归纳提炼。    常见考法   从考查形式上看,以单篇阅读为主,也有的安排文段与文段、文段与诗词的比较阅读或链接阅读。选文采取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从近几年考题看,课内文章入选率较高的有《邹忌讽齐王纳谏》《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名篇。   课标对文言文阅读提出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中考文言文阅读材料的选取必须是“浅易”的,对“浅易”的理解应当是:文中多数字词属于常见的实词和虚词,即使有少数生僻字词,或选文中出现不常见的典故,也会安排注释以降低难度,让考生在初中文言文的基础上,“跳1跳就能摘到果子”。    题型分析及解题方略:   文言散文的考查,常见的考点与题型不外乎字词解释、断句、语句翻译、文意归纳、写法分析、人物与作品评价等内容。下面就复习和解题方法提几点建议:   1.准确解释字词含义。注意利用注释,利用平时积累的实词虚词,利用拓展联想和关联组词,确认字词在上下文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2.正确、顺畅地翻译句子。翻译句子,第1,要内容正确,符合文意;其次,译出来的句子要表达准确,得体流畅。   3.概括文意。往往通过填空、回答问题的方式,考查对文章层次、景物特点、内容要点(如湖北武汉卷10题:年羹尧善于用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吉林卷15题: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记叙的范仲淹读书时的轶事)、人物性格特征与感情态度、作品意义、阅读感受等方面的把握程度。这是除了字词解释和语句翻译之外考查频率最高的点。解答时务必注意,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善于从细微处着眼,筛选重要信息,归纳概括要点,同时要推敲答案用语的准确性,概括力求要言不烦,不偏不倚,切中要旨。   4.比较阅读。这是近几年较为常见的1种题型。常用的是两段材料比较,材料的相关点1般在于作品的题材、主题、人物、手法、社会意义等方面。有的以课内散文为主,链接课外相关材料(如江苏常州卷《邹忌讽齐王纳谏》与《成侯邹忌为齐相》,湖北黄石卷《出师表》与《诸葛亮言家事》);有的两篇都是写景的游记(广西柳州卷《3峡》与《与朱元思书》);有的是同1作者写不同景点的文章(如湖北潜江卷袁宏道的《满井游记》与《虎丘记》);有的用相关主题的两段材料(如山东滨州卷《鱼我所欲也》与《晏子谏景公》,福建厦门卷用两段赏荷的材料)。   比较阅读只是1种形式,在两段或几段材料之间有1种互补或互衬的关系,有的从两段文章的共性方面命题,有的是各自单独命题,题目互不相干,材料之间没有比较,后面1篇只是前1篇在内容上或题量上的补充。考点基本与单篇考查是1致的。   5.拓展迁移。为了做到古为今用,学以致用,命题常考查对散文主题与人物思想感情的评价,要求考生联系实际谈谈对某些观点的看法。解答这类题目,要善于从古代史料中读取人物优秀的思想品质,从事件中读取宝贵的人文精神,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其社会意义,同时也要注意到时代的局限性,恰当地取舍,合理地扬弃。   6.写法分析。包括语言品味、修辞赏析、结构分析、文章风格阐释等等。答题时尽力借助已学过的课文,联想已做过的训练题,举1反3,由此及彼,寻求答案。    误区提醒   例文言文阅读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   
1、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67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4时也。朝而往,暮而归,4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3、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4、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本文作者是欧阳修,自号醉翁,晚年又号 ,他是 (朝代)著名文学家。   2.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翼然临于泉上者( )   (2)佳木秀而繁阴( )   (3)山肴野蔌( )   (4)觥筹交错( )   3.文章第
2、自然段不仅写出了朝暮之景,还描绘了4时的景物变化。作者抓住了4时的哪些景物来表现山水之美?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4.作者为我们展示了风光绮丽的自然美景之后,又在第
3、自然段描绘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4幅图画。请体会作者为什么首先描绘“滁人游”这幅画面。   5.“言在笔先,意在笔后”,作者放情林木,纵意山水,让我们通过这美丽的风景体会到了太守独特的游乐情怀。你认为作者在此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予少家汉东
1、,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子尧辅
2、颇好学。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6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   (节选自欧阳修《记旧本韩文后》)   【注】
1、汉东:汉水以东,指随州(今湖北随州)。欧阳修4岁丧父,往随州依靠叔父生活。
2、尧辅:是大姓李氏的儿子。   6.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贮故书在壁间( )   (2)徒见其浩然无涯( )   7.短文叙述了欧阳修得到《昌黎先生文集》6卷的经过,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8.欧阳修少时,在李家见到“脱落颠倒,无次序”的书籍,竟然“因乞李氏以归”。对此你有怎样的感受?   答案:1.61居士 北宋(或“宋”) 2.(1)像鸟张开翅膀1样(或“像鸟展翅的样子”)(2)开花,这里指滋长(或“茂盛”)(3)菜蔬(或“蔬菜”)(4)酒杯 3.春天野花盛开,夏天树木茂盛,秋天风高霜洁,冬天水落石出。(或“野花、树木、风霜、水石”) 4.滁州人如此兴高采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有关,写这些是为了引出下文的“太守醉”。(或“引出后面的3幅图画”“为下文写‘太守醉’作铺垫”) 5.围绕“热爱山水,寄情山水,随遇而安,与民同乐,排遣抑郁”其中任何1点回答即可。示例
1、:表现出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及随遇而安、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示例
2、:勾勒出了1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理想。示例
3、: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6.(1)旧,旧的(或“原来的”“过去的”)(2)“边”(或“际”“边际”) 7.因为他到朋友家玩,见到破筐里的旧书,就向人家讨要回来读。 8.围绕“好学、爱书”回答即可。示例
1、:欧阳修小时候生活条件如此艰苦都这样刻苦好学,我们今天更应该珍惜良好的学习环境。示例
2、:正因为欧阳修小时候如此好学才有后来的成就,所以他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分析助读:   所选的两篇都是欧阳修的作品,前篇是千古传诵的游记,后篇是往事回顾,都能让我们感受到欧阳修的思想情怀。   第1题考查文化常识。易错之处是误填他人的字号,误填朝代。如果了解欧阳修字号的来历就不会记错。所谓“61”,即藏书1万卷、集录金石遗文1千卷、1壶酒、1张琴、1局棋、1醉翁,足以见他怡情书卷、涉趣棋酒的生活情趣。   第2题、6题考实词解释。最易错的是“翼然”“蔌”“觥”3处,这些字义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多见,答题时可能误将它们解释为“飞起来”“野草”“牛角”。此外,将“秀”解释为“出头”,也不正确。“翼然”,像鸟的翅膀1样张开,“然”,形容词词尾,表“……的样子”,现代汉语中还有这种用法。“蔌”,蔬菜的总称,这里指野菜,不是野草,今天也还用“山肴野蔬”1词,但“蔌”字不常用。“觥”是古代用兽角做的酒器,泛指酒杯。“秀”,原指谷物吐穗开花,这里指繁茂、茂盛。考生往往能大致知道整个词语的意思,却不懂每个字的字义,所以容易出错。   第3题考提取信息,也考了语句翻译。“山间之4时也”是总收的1句,从这里向前找,找到表现山水之美的4时景物的句子,然后用自己的话译出。错误之处在于不能准确说出原文意思。能答“野花、树木、风霜、水石”也对,但缺乏美感,不是最佳答案。   第4题考写法分析。容易误答成作者先看到游人,再写太守野宴,由远及近的写法。这样作答只从取景的立足点看,没有从深层的因果关系去考虑。滁人安乐,源于太守德政,政治而民欢,写“滁人乐”是为了引出“太守醉”,为下文作铺垫。从全文看,文章运用层层烘托的方法,此处也是1种烘托。   第5题考情感体验,也是1种文意概括。最易造成失误之处是对“醉”的理解及由此引发的感情体验,误认为作者是1种“醉醺醺”的借酒排遣抑郁,看不到作者与民同乐,陶醉于山水秀色的积极生活态度。与1般的迁客不同,欧阳修在谪居时期,其人生态度也是积极的。   第7题考文意概括。抓住“到李家玩”“发现文集”“借书回家”3个要点概括叙述就符合要求。容易漏掉的是前面两点中的某1点,得到书的经过便说得不完整。如“从李家讨得韩愈的文集”或“发现几本破书就借回家读”。   第8题考查阅读感受。开放性题目,可从“好学”的角度谈感受。如果感受认识比较肤浅,或者语言表达不完整、不流畅,就有可能失分。能结合自身谈感受,或能对借书、好学作出合理的评价,认识到少时好学与后来大有作为的关系,作答就更深入1层了。    【典型例题透视】   例观山水之美景   【甲】《游太和山日记》   徐霞客   十1日,登仙猿岭……5里,越1小岭,仍为郧县境。岭下有玉皇观、龙潭寺。1溪滔滔自西南走东北,盖自郧中来者。渡溪,南上9里冈,经其脊而下,为蟠桃岭,溯溪行坞中十里,为葛9沟。又十里,登土地岭,岭南则均州境。自此连逾
1、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山坞之中,居庐相望,沿流稻畦,高下鳞次,不似山、陕
2、间矣。但途中蹊径狭,行人稀,且闻虎暴叫,日方下舂
3、,竟止坞中曹家店。   【注解】
1、逾:跳过,越过。
2、山、陕:山西省、陕西省的简称。
3、“舂”:通“冲”,下坠。   【乙】《庐山草堂记》   白居易   匡庐
1、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1年秋,白乐天见而爱之。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是居也,前有平地,中有平台,台南有方池。环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莲、白鱼。又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修柯戛
2、云,低枝拂潭,如幢( ),如盖( ),如龙蛇( )……其4旁耳目、杖屦可及者,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不可殚纪,故云甲庐山者。 (选文有改动)   【注解】
1、匡庐:指江西的庐山。相传殷周之际有匡俗兄弟7人结庐于此,故称。
2、戛(jiá):摩,摩娑。   1.“记”是我国古代1种比较常见的散文体裁。初中阶段,我们曾经学过不少的同类文章,请你根据回忆和比对,从写作内容和行文风格上,分别为【甲】【乙】两文各找1篇最近似的课文。将文题写在相应位置。   2.请用“/”为下边的句子准确断句。   自此连逾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   3.分别解释【甲】【乙】两文中加点的“溯”“蹊”“及”“旦”的意思。   4.根据文意,将“张”“竖”“走”3个字准确还原到【乙】文的括号里。   5.请用原文说出白居易的“庐山草堂”具体建在什么地方。(限4字)   6.【乙】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描写了“庐山草堂”旁的4季之景,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也有1组描写4季之景的句子,请默写出这组句子。   7.翻译下边的句子。   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答案:1.《小石潭记》《桃花源记》《满井游记》与《游太和山日记》最近似。《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与《庐山草堂记》最近似。 2.自此连逾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自此”后断1处不扣分) 3.溯:逆流而上。蹊:小路。及:到,达到。旦:早晨。 4.“竖”“张”“走” 5.“介峰寺间”或“面峰腋寺”均可。 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7.介于香炉峰(或“山峰”)、遗爱寺(或“寺庙”)之间,那地方最美(或“最好”),又是庐山之最(或“第1”)。(境:地方;胜:美好的,优美的;绝:最,极;甲:第1。重点看以上4个关键词,大意正确即可)   透视助读:   这是两位名人讴歌山水的妙笔精品。   甲文选自《徐霞客游记》。《徐霞客游记》也被称为“千古奇书”,是徐霞客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用日记体裁撰写的1部写实著作。太和山即武当山,为道教名山,在湖北省境内。山中殿宇规模宏大,自然风景绝佳。本文记叙的土地岭是又1处美不胜收的桃源胜境。徐霞客对山岭间的景致给予了清晰的描绘,表达了对名山仙道的美好情感。   白居易的《庐山草堂记》,记叙了自己理想居所的美好环境,匡庐秀甲天下,草堂所在地“面峰腋寺”,秀甲庐山,自然是绝胜之境。   感受山川形胜之美,是情操陶冶,也是审美享受。   第1题考查文体意识,对古代散文文体“记”的把握。“记”常见的有两种:1种以记事为主,1种以写景为主。“记”通过记事或写景来表达作者的情感。题干中的提示“写作内容和行文风格上”“最近似”很重要。从写作内容和行文风格上看,《游太和山日记》以叙事为主,穿插景物描写,这和《小石潭记》《桃花源记》《满井游记》相似;《庐山草堂记》以写景为主,借景抒情,这和《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相似。   第2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断句的前提是对全文的整体把握。前面的内容是粗略记叙行程中所到之处。这1句中先读懂“连逾”是“接连跨越”的意思,从这里起镜头掠过1片山岭,接着出现具体的景物描写,显出了几幅画面。写了桃李,写了山花,最后用“幽艳异常”收束,所以将句子断为:“自此连逾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断开的每1处,都有相对完整的意思,连接起来又是1个整体。   第3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实词1般有多个义项。溯:
1、逆流而上,是原本的字义;
2、追溯,是后起义。蹊:
1、小路;
2、蹊跷。及:
1、到达;
2、赶上;
3、比得上;
4、推及、顾及。 旦:
1、天亮;
2、(某1)天。根据文中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溯溪行”,即“顺着小溪逆流而上”,所以“溯”为“逆流而上”;“蹊径狭”,即“小路狭窄”,“蹊”“径”都是“小路”的意思;“杖屦可及者”,即“拄着拐杖穿着鞋子可到达的地方”,所以“及”为“到达”;“昏旦”,即“傍晚和早晨”,所以“旦”为“早晨”。   文言实词往往1词多义,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熟悉它们的义项;在结合具体的文言句子进行解释时,注意选出符合上下文的义项。   第4题考查主谓词语的搭配。所给的“竖”“张”“走”3个词语都是动词,必须明白和它们搭配的“幢”“盖”“龙蛇”是什么意思,接连3个“如……”的本体事物是“古松”与“老杉”的枝柯。“幢”是古代作仪仗用的1种旗帜,名词,这里不是与建筑物有关的量词,“竖”可与其搭配;“盖”,古代称伞为“盖”,有遮蔽作用,所以与“张”搭配;“龙蛇”是蜿蜒行走的动物,可用“走”字作谓语。填入后,句子完整恰切地表达出对古松、老杉的形态描写。   此类题不是简单的用代入法就能济事的,1定要弄清相互搭配的词语组成后表示什么意思,这个意思在文中是否说得通。   第5题考查对阅读信息的提炼和文意把握。从“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中可以看出庐山草堂的位置。答“介峰寺间”或“面峰腋寺”均可。解题时要针对问题找准相应的句子,按照要求抓住关键词语并限定4字作答。   第6题考查课内文言名句的默写和课内外知识的链接。考的是对《醉翁亭记》相关内容的识记,并由本文的描写引起联想。注意提示“4季之景的句子”,所写语句不可多出或遗漏。   第7题考查句子翻译。这个句子特别要注意的地方有4点:其1,“介”字后面省去了“于”,翻译时要注意补上;其2,“其境”指代的是“那个地方”,说“草堂”反而不合适;其3,“胜绝”指“最美好的”;其4,“甲”,是“第1”的意思。词语的意思理清后,再将句子的意思理顺。   将文言语句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必须从两方面着手。1是从微观上,能把握句子中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即以理解实词和虚词为基础,对1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现象、词类活用,对常用的虚词、固定短语、修辞格以及特殊句式,都有1个准确的把握。2是从宏观上,善于联系上下文推敲判定,整体理解,不要断章取义。  备、孙权结成抗曹联盟。



6、小学语文4年级阅读方法有哪些


阅读能力是人1生的重要能力。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不仅关系着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而且影响到整个小学阶段的 教育 教学质量以及将来的继续学习。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4年级阅读 方法 ,供大家参考。    1小学语文4年级阅读方法   
1、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要提高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首先,必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有正确的阅读姿势,即阅读时,身体要端正,两臂自然平放于桌面,双手捧的书与眼睛的距离为1尺左右。要彻底纠正"扒着读、躺着读、走着读、在光线太强或太弱的地方读"等不良习惯。   其次,阅读时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要全神贯注,精神集中,1字、1词、1句,甚至1个标点符号都不要随便滑过。不能1目十行,走马观花。要进入"角色",使书面的文字变成头脑中的形象,连成1幅幅活动的画面,只有这样才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第3,阅读时要看得快,头脑要想得快。   1边读,1边想,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因此,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前提。   
2、 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   阅读中的倾听和对话,就是读者和文本、读者和作者心灵的对话。这种心灵的对话,应该是自由的,而不是强迫的。在这种对话基础上的自由交流和讨论是更广范围内人们的对话,有利于每个读者认识的提高、思维的发展、情感的熏陶。就在这样的过程中阅读能力形成了。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又反过来加深了读者阅读对话的深度和广度。   在做课堂预设时,教师往往更多考虑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流程的推进,教学环节的衔接,而更多地愿意挤占学生的阅读时间,来保证整个教学的完整性,殊不知,正是在1次次的演练中,孩子的自主阅读成为了1种形式。   剥夺学生自己阅读文本,就是剥夺学生的倾听和对话,剥夺学生和作者的心灵对话,也就是放弃阅读能力的培养。没有充分的阅读,就扼杀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失去了阅读的快乐。   
3、 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   有多少名观众,就有多少个哈姆雷特。阅读是个体的行为,由于个体的性格、经历、知识体系的不同,同样的文字,阅读后的感受并不相同。新课标要求,要充分尊重个体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因此,在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中,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学生的个体观点,进行正确的评价和引导。   要注意倾听孩子的观点,不要轻易打断,让孩子把话说完。不要吝啬你的评价,评价时给点热情,给点期望,同时又要指出问题,指明方向,1味的表扬和1味批评同样可怕。   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应该努力提倡学生创造性阅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语言和创造性思维。   阅读能力是孩子的终身能力,必须从小抓起,立足于早,立足于兴趣,立足于养成。从小学开始,扎扎实实,让阅读变得快乐,变得轻松,变成习惯,让阅读教学融入真正有效的高效的语文。    2小学语文4年级阅读方法   
1、转变角色,以学生为中心   在阅读教学中,基本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但是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对话的中心是每1个学生个人,而不是我们教师。教师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会阅读。   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要形成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为创造性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与众不同,有创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须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   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1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2、激发兴趣,变被动为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阅读的兴趣,学生才能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投入到书的海洋中去遨游。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但兴趣的培养非1日之功,需要教师耐心地加以引导和培养。1般说来,学生对某科的学习目的是能够明确的,问题是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差,教师进行阅读目的教育时,学生就“热”1下,过1段时间,又“冷”了,这时需要教师注意适时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1是当学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差不多,没有什么可想的时候,就追问1个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2是当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时,就提出有点拨作用,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问题;3是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不愿思考问题时,就提出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以激发他们探讨的兴趣;4是当学生满足于自己能从1个角度提出问题时。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如小学4年级上册学了《语文园地2》中的 成语 故事 “胸有成竹”,后来学生对成语很感兴趣,于是我让学生课外搜集更多的成语故事来读,读完后让学生来揣摩成语的意思,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指导阅读,授之以“渔”   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首先是指导精读。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学生先理解每字的意思,然后通解1句之意,又通解1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1举两得。这是传统的3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如教学《观潮》第
3、4自然段时,先让学生细读课文,想象画面。   再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
3、4自然段,写潮来时的声音和形状,并分别用波浪线和直线画出作者描写钱塘江涌潮声音和形状的语句。这样,学生才会设身处地、入境入情地读书。既理解了内容,体会了感情,有领悟和学习了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其次是指导速读。   在现代社会当中,对信息的筛选能力和筛选速度尤其重要。如果每篇 文章 都字斟句酌,则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教师的我们应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所需选择读物进行速读,当然在速读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对内容的理解,这样学生们就能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再次是注重课外延伸。为了使学生逐步学会读书,丰富学生的生活,开拓他们的视野,帮助他们积累生活 经验 ,可以选择1些适合同学们阅读的有关报刊、书籍,经常开展阅读课外活动,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阅读。   如我教学完《幸福是什么》后,搜集了有关幸福的 名言 ,如:徐特立的“想不付出任何代价而得到幸福,那是神话”;果戈理的“如果有1天,我能够对我们的公共利益有所贡献,我就会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4、重视朗读,读出“其义”   作为1名教师,我们都知道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语文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时注意力稳定性大多较差,而大声朗读能使他们保持注意力的稳定,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思维、理解和记忆。古人所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即说明了这个道理。   此外,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无论哪种表达,都要求做到用词准确、生动,语句通顺、连贯,句式灵活、多样,内容具体、清楚等。朗读可以使学生对读过的文字印象深刻。   另外,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可以积累语言材料,把握各种句式,学到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将会促进说话、 作文 能力的提高。比如教学《去年的树》,我让学生找出小鸟与树、树根、大门和小姑娘之间的对话,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让学生读出当的情境和人物的心情……   
5、读写结合,培养学生阅读与写作的能力   读写结合,这是语文教学的1大规律。读可丰富词汇、积累语言,为写奠定基础;反之,写对读又有促进作用,能提高读的自觉性、积极性,能提高读的质量。为此,每学期,我都要求学生做1定数量的 读书笔记 ,摘录课外阅读中自己喜欢的词、句、断,甚至篇。   同时指导学生出 黑板报 、写 随笔 ,要求主题突出,内容丰富,这就势必让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广泛地收集所需要的材料。    3小学语文4年级阅读方法   
1、让学生喜欢阅读-----使阅读更加自由   萨特说:“阅读就是自由的梦。”阅读只有插上自由的翅膀才能真正感受阅读的味道,在联想与想像的空间里学会理解,发展思维,陶冶性情,进而形成独特的情感体验和人生感悟。语文教学的第1要务是“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阅读教学的第1要务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只有把阅读真正还给孩子,孩子才可能真正地喜欢阅读。   1.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   阅读中的倾听和对话,就是读者和文本、读者和作者心灵的对话。这种心灵的对话,应该是自由的,而不是强迫的。在这种对话基础上的自由交流和讨论是更广范围内人们的对话,有利于每个读者认识的提高、思维的发展、情感的熏陶。就在这样的过程中阅读能力形成了。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又反过来加深了读者阅读对话的深度和广度。   在做课堂预设时,教师往往更多考虑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流程的推进,教学环节的衔接,而更多地愿意挤占学生的阅读时间,来保证整个教学的完整性,殊不知,正是在1次次的演练中,孩子的自主阅读成为了1种形式。   剥夺学生自己阅读文本,就是剥夺学生的倾听和对话,剥夺学生和作者的心灵对话,也就是放弃阅读能力的培养。没有充分的阅读,就扼杀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失去了阅读的快乐。   2.创设怡人的阅读环境。   良好的阅读环境是有效阅读的保证,学生是阅读的主人,作为教师,有义务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在教学初始,教师的导语可以把学生快速地引入阅读环境。开始阅读,教师根据阅读内容,可以灵活地选择音乐渲染、合理的阅读形式(朗读、默读、诵读、精读、略读、浏览等)、带问题读书等。学生读书之后,要创设开放自由的讨论环境。   这些都有利于巩固学生的阅读效果,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过程中,问题的设计非常重要。问题是激发思考的钥匙,有效阅读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应当具有开放性,难度恰当有梯度,反对满堂问和以问代罚,既要面对大多数,又有利于个别生的发展和思维。   3.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   有多少名观众,就有多少个哈姆雷特。阅读是个体的行为,由于个体的性格、经历、知识体系的不同,同样的文字,阅读后的感受并不相同。新课标要求,要充分尊重个体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因此,在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中,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学生的个体观点,进行正确的评价和引导。   要注意倾听孩子的观点,不要轻易打断,让孩子把话说完。不要吝啬你的评价,评价时给点热情,给点期望,同时又要指出问题,指明方向,1味的表扬和1味批评同样可怕。   
2、让学生学会阅读-----使阅读更轻松   语文课堂没有最终目的,但是有即时目的。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1蹴而就的,需要长期地阅读和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正是课程计划赋予语文课的重要任务。   1.循序渐进,有层次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阅读课,应该努力让学生自主读书,但自主不等于放任,阅读与训练是相辅相承的,学生的字词语言思维等阅读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长期的训练。不同的年龄段,学生的阅读水平是有差异的,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也是有层次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规定。   我们应该从各年段发展的连续性上整体把握,不要只盯着本年级的目标。如低年级学生阅读课文,可以按“读准——读通——读懂”这样几个层次进行。中高年级也可以按照“读通——读懂——品读”这样几个层次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这里强调“品读”,按照年级的不同有1定的培养欣赏、评价能力,这样逐步培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   2.多元辐射,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   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应该努力提倡学生创造性阅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语言和创造性思维。   广义地说,读、述、唱、画、演、问、比、思都是阅读的形式。把他们有机结合,从而形成读述结合(把学生自读课文与指导复述结合起来,即把朗读、默读、速读与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和创造性复述相结合。   读写结合(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在阅读中或仿写,或续写,或扩写,或补写,通过写句成段来实现读写迁移。)让学生自己与课文对话,从自我出发去感受和体验,从而创造性地阅读。   
3、让学生广泛阅读-----使阅读成为习惯   阅读是1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学生的阅读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更包括课外。学生的课外阅读是1项大工程,同样需要学校与老师的帮助指导。研究表明,中国 儿童 的阅读量远远少于同年龄西方儿童,中国儿童大量阅读的时间也比西方儿童儿童整整晚了4年,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孩子阅读能力的形成。利用学校的资源,自主开发资源,通过课外大量的阅读,不仅是对阅读教学的补充,更是阅读积累,思想积累,方法积累的有效途径。    4小学语文4年级阅读方法   
1、 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阅读课,应该努力让学生自主读书,但自主不等于放任,阅读与训练是相辅相承的,学生的字词语言思维等阅读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长期的训练。不同的年龄段,学生的阅读水平是有差异的,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也是有层次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规定。中高年级也可以按照“读通——读懂——品读”这样几个层次引导学生阅读课文。   学生1旦掌握了正确的 学习方法 ,就会产生两个飞跃:1是学生能力的飞跃,即由“学会”变成“会学”;2是学习习惯或 学习态度 的飞跃,即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即能达到自主读书,不等老师讲,自主习作,不等老师改的理想境界。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就会被很大地激发,学习自觉性就会极大地增强,其学习效率也就会大大地提高,并可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2、课内阅读教学中应有方法的渗透   了解文章大意、读懂1段话、给课文分成段、理解文章思路、抓内容重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和中心、从事实看品质、文章的主要表达方式等,还应有朗读、默读、精读、略读、复述背诵等不同要求。   在教学中,如果能持之以恒地训练,学生也就自然地养成了阅读文章必须抓住重点的习惯,从而具有了抓重点的能力,这样也达到了掌握并运用阅读方法的本领,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课内阅读除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更侧重的就是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方法的指导是必须的,但要掌握这种阅读方法,还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并形成1种习惯。学生在运用多种阅读的同时自身要理解,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知识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知识必须成为习惯。因此,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更多地需要在课外阅读实践中逐步养成。   
3、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   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调动起来了,但光有兴趣而毫无目的、不求方法地在茫茫书海中漫步,我想收效是微乎其微的,课外阅读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常有家长反映:老师,我给孩子买了许多书,而他也都喜欢看,可怎么就没觉得他各方面能力地提高呢?我想问题大多由于学生的阅读方法不对。   因此,我们教师应教予学生阅读的方法,让他们不仅爱读书,而且会读书,从书中汲取所需的营养。   (1)指导精读。就是说在每句阅读时,先理解每字的意思,然后通解1句之意,又通解1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1举两得。这是传统的3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在课堂上教师就已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谈感受。   对于课外阅读,教师可鼓励学生将课上所学得方法加以运用,养成认真有效阅读的好习惯。   (2)指导速读。在现代社会当中,对信息的筛选能力和筛选速度尤其重要。如果每篇文章都字斟句酌,则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教师的我们应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所需选择读物进行速读,当然在速读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对内容的理解,这样学生们就能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作为基础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要立足于保证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循序渐进地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有效阅读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