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的文学常识,诗歌小说 元曲 相关文学常识
1、元曲的文学常识
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 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1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虽有定格,但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 元曲前后期不同特点
1、前期为元杂剧的鼎盛时期,作家主要活动活跃在大都、平阳、东平。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白朴、马致远、王实甫。现存的元杂剧有80 种属前期。
2、诗歌小说 元曲 相关文学常识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1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杂剧,宋代以滑稽调笑为特点的1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4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1带。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4折。 散曲,盛行于元、明、清3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散套两种。 诗歌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词和歌曲的总称。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它是1种大的文学样式,要求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饱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想象,语言精炼而形象性强,并具有1定的节奏韵律,1般分行排列,它在各种文学体裁中出现最早。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