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中考文学常识,帮忙填一下!!!,文学常识选择题
1、08年中考文学常识,帮忙填一下!!!
1陶渊明 朝代:魏晋 作品:陶渊明的作品,现存的有诗歌一百二十多首,散文六篇,辞赋两篇。其中成就高的是描写田园生活的诗歌,即《田园诗》。另还有《桃花源记》、《归园田居》、《读山海经》、《咏荆轲》、《杂诗》、《归去来辞》、《闲情赋》、《陶渊明文集》等 2王维 朝代:唐朝 作品::《渭川田家》《鸟鸣涧》《过香山寺》《山居秋暝》《终南山》《鹿柴》《竹里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元二使安西》《使至塞上》《汉江临眺》《观猎》等 3李白 朝代:唐朝 作品:《李太白全集》《李翰林集》《太白草堂集李白诗集》《赠汪伦》《梦游天姥吟留别》 等 4杜甫 朝代:唐朝 作品:《绝句四首》《春望》《望岳》《登楼》《兵车行》 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5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品:最著名的作品当属《长恨歌》《琵琶行》。 6刘禹锡 朝代:唐朝 作品:《竹枝词》、《杨柳枝词》、《浪淘沙》。 7柳宗元 朝代:唐朝 作品:一、论说:《天说》《封建论》《断刑论》《晋文公问守原议》、《桐叶封弟辩》、《伊尹五就桀赞》《非国语》、《贞符》、《时令论上》 二、寓言:《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蝜蝂传》、《罴说》等, 三、传记:《段太尉逸事状》、《梓人传》、《捕蛇者说》,《童区寄传》 四、山水游记:《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五、骚赋:《惩咎赋》、《闵生赋》、《梦归赋》、《囚山赋》《江雪》《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8范仲淹 朝代:宋朝 作品:《岳阳楼记》《渔家傲》《苏幕遮》 9欧阳修 朝代:北宋 作品:《醉翁亭记》《卖油翁》 10王安石 朝代:宋朝 作品:《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临川先生歌曲》、《上仁皇帝言事书》、《本朝百年无事札子》、《答司马谏议书》、《鲧说》、《读孟尝君传》、《书刺客传后》、《伤仲永》、《感事》、《兼并》、《省兵》、《收盐》、《河北民》、《元日》、《歌元丰》、《泊船瓜洲》、《江上》《梅花》、《书湖阴先生壁》、《明妃曲》、《桃源行》 11苏轼 朝代:北宋 作品:《前赤壁赋》、《江城子密州出猎》。 12辛弃疾 朝代:宋朝 作品:(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水调歌头)《盟鸥》、(清平乐)《村居》、(鹧鸪天)《戏题村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 13马致远 朝代:元朝 作品:《汉宫秋》、《东篱乐府》 14吴敬梓 朝代:清代 作品:《儒林外史》 15鲁迅 作品:《朝花夕拾》《彷徨》《呐喊》《野草》 16老舍 作品:《骆驼样子》《茶馆》《四世同堂》(长篇小说,又名《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 17朱自清 作品:《背影》、《荷塘月色》 18郭沫若 作品:诗集《女神》、《长春集》、《星空》、《潮汐集》、《骆驼集》、《东风集》、《百花齐放》、《新华颂》、《迎春曲》; 历史剧本《屈原》(已拍摄发行)、《虎符》、《棠棣之花》、《孔雀胆》、《南冠草》、《卓文君》、《王昭君》、《蔡文姬》、《武则天》、《聂莹》; 回忆录《洪波曲》,评论集《雄鸡集》; 专著《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研究》、《卜辞研究》、《殷商青铜器金文研究》、《十批判书》、《奴隶制时代》、《文史论集》、《郭沫若文集》 19契诃夫 国籍:俄国 作品:《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海鸥》《胖子和瘦子》 20《诗经》 简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诗经》的作者成分很复杂,产生的地域也很广。除了周王朝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乐歌,还有许多原来流传于民间的歌谣。 21《左传》 朝代:春秋 简介:《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者称《左氏春秋》,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22《论语》 作者:孔子 朝代:春秋后期鲁国人 23《孟子》 作者:孟子 朝代:战国时期 25《水浒传》 作者:施耐庵 籍贯:江苏兴化人 26《西游记》 作者:吴承恩 朝代:明清小说 27《朝花夕拾》 作者:鲁迅 不全,不过尽力了!!!
2、文学常识选择题
一楼错误 这题,其实4个答案似乎都是正确的。 B:东坡指的就是苏东坡,也就是苏轼 C:《易经》又称作《周易》或者《易》,是五经之一 D:《阿房宫赋》是杜牧的文章。 唯一的有一些小错误的只能是A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清朝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 应该是江苏兴化(人)比较妥当。 当然这也是一个非常小的错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3、水浒传作者的文学常识
施耐庵 苏州城阊门外,怀胥桥北施家巷有一户施姓人家,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施之常的后裔。 这一支传到施耐庵的父亲已是十四世。元成宗元贞二年(公元1296年)施家添了一个男丁。一 位老秀才给婴儿起了个名字,叫彦端,意思是这孩子长大了,定是位行为端正的才子。这个襁褓 中的彦端,就是后来写出千古名著《水浒》的施耐庵。 施耐庵7岁时,家里贫穷,无法上学。 但他聪明好学,经常借书看,请邻居教,有时还到学府去旁听。就这样,他读了《大学》、《论 语》、《诗》、《礼》等许多书。13岁时,已能在大庭广众之中,对答如流,下笔琳琅。 一次, 邻居老人病故,约请在浒墅关教私塾的季秀才来写祭文。季秀才未能及时赶到,别人就提议让彦 端试试。耐庵少年气盛,欲显其才,也不推让,走过来一挥而就。后来,季秀才看了这篇兼有稚 气和才气的祭文,称赞不已。主动提出,带施耐庵到浒墅关去读书,并且不收学费。后来还把自 己的女儿许配给了施耐庵。 施耐庵在浒墅关读书,十分刻苦,他不仅熟读诸子百家,而且各种书都去浏览。当时刊行的 《大宋宣和遗事》,讲晁盖智取生辰纲”、“宋江杀阎婆惜”、杨志卖刀”等故事,引起了施耐 庵的兴趣,他常常在课余阅读。还同小伙伴们一起舞刀弄棒,练习武艺。那时,苏州城里经常说 唱些如《石头孙立》、《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同乐院燕青搏鱼》、《李逵负 荆》等话本和杂剧,施耐庵有时也去消遣,对这些“仗义英雄”、“擎天好汉”流露出敬佩之情。 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生卒年(1296~1371年),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籍贯:兴化白驹场人(今属江苏)。祖籍泰州海陵县,住苏州阊门外施家巷,后迁居当时兴化县白驹场(今江苏省大丰市白驹镇)。他根据民间流传的宋江起义故事,写了长篇古典小说《水浒传》。 施耐庵有关施耐庵生平事迹材料极少,搜集到的一些记载亦颇多矛盾。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在今江苏省兴化、大丰、盐都等地陆续发现了一些有关施耐庵的材料,有《施氏族谱》、《施氏长门谱》等,另有《兴化县续志》卷十三补遗载有《施耐庵传》1篇,卷十四补遗载有明初王道生撰《施耐庵墓志》1篇。据这些材料分析:施耐庵是孔子七十二子弟之一施之常后代,唐末施之常后人在苏州为家。其父名为元德,操舟为业,母亲卞氏(卞氏后裔亦迁至今江苏省大丰市境内)。施耐庵自幼聪明好学,才气过人,事亲至孝,为人仗义。19岁中秀才,28岁中举人,36岁与刘伯温同榜中进士。其曾在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为官三年,因不满官场黑暗,不愿逢迎权贵,弃官回乡。张士诚起义抗元时,施参加了他的军事活动。张据苏以后,施又在他幕下参与谋划,和他的部将卞元亨相交甚密。后因张贪享逸乐,不纳忠言,施与鲁渊、刘亮、陈基等大为失望,相继离去。施与鲁、刘相别施时,曾作《新水令秋江送别》套曲,抒发慷慨悲痛之情。不久,张士诚身亡国灭。施浪迹天涯,漫游山东、河南等地,曾与山东郓城县教谕刘善本友善,后寓居江阴徐氏初,为其塾师。随后还旧白驹,隐居不出,感时政衰败,作《水浒传》寄托心意,又与弟子罗贯中撰《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等数部。他还精于诗曲,但流传极少。除套曲《秋江送别》以外,还有如顾逖诗、赠刘亮诗传世。施耐庵为避明朝征召,潜居淮安,染病而殁,就地高葬,享年75岁。耐庵殁后数十年,其孙文昱(述元)家道炽盛,始迁其祖耐庵骨葬于白驹西落湖(今江苏省兴化市新垛镇施家桥村),并请王道生作《施耐庵墓志》。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高儒《百川书志》载:“《忠义水浒传》100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嘉靖四十五年郎瑛在《七修类稿》中说:“此书为‘钱塘施耐庵的本’。”万历年间,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指出:“武林施某所编水浒传,特为盛行。”今人一致认为施耐庵是《水浒传》作者。但是其中有一些地名与施耐庵的生卒年不合,也有人认为是同弟子罗贯中合著或者有罗贯中续写。 需要说明的是,施耐庵是元末人,但是,其所著的《水浒传》中有的地名用的是明代建制。 主题 摘要:《水浒》是一部以传奇的笔法描写一批当时处于社会边缘人物为了有尊严地生存而不断奋斗、成功与失败的一部生存史,对黑暗的、混乱的主流社会的一种反抗史。要歌颂的是那些敢于造反、敢于追逐自己利益,敢于到处杀人放火的处于社会边缘的“造反英雄”。其最终写作目的主要有三:一、迎合小市民的趣味;二、发泄一下小知识分子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塑造美好社会的良好愿望;三、歌颂了那些处于主流社会边缘地位的流民阶级的“忠”“义”品德。
4、范仲淹的文学常识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北宋时期名臣,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及第, 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历迁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新政受挫后,贬出京城,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扶疾上任,逝世于途中,时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一生政绩卓著,晓畅军事,文学成就突出。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著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于世。扩展资料范仲淹的故事:
1、范仲淹担任邠州知州时,有一次登楼饮酒,尚未举杯,就看到几个人披麻戴孝地营造葬具。范仲淹急忙派人询问,得知是一名书生客死邠州,准备就近埋葬,但墓穴、棺材和治丧用具尚未制备。范仲淹听后非常悲伤,立即撤去酒席,并赠以钱财,使其得办丧事。
2、范仲淹治理国家崇尚忠厚,勤政爱民,深得百姓爱戴。范仲淹戍边西北时,邠州、庆州的百姓和众多的羌部族,在其生前就悬挂他的画像以祭拜。范仲淹去世后,闻知消息的人无不扼腕叹息,羌部族的数百首领,像孝子一样放声痛哭,并斋戒三日以后才离开。
3、相传范仲淹任杭州知府时,城中文武官员,大多得到过他的推荐,惟有苏麟,因在外县担任巡检,不在城里,未得提拔。于是,苏麟就向范仲淹献诗一首,其中有两句为:“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范仲淹理解他的心情,便为他写了一封推举信,后来苏麟也得到升迁。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范仲淹。
5、范仲淹的文学常识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北宋时期名臣,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及第, 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历迁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新政受挫后,贬出京城,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扶疾上任,逝世于途中,时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一生政绩卓著,晓畅军事,文学成就突出。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著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于世。扩展资料范仲淹的故事:
1、范仲淹担任邠州知州时,有一次登楼饮酒,尚未举杯,就看到几个人披麻戴孝地营造葬具。范仲淹急忙派人询问,得知是一名书生客死邠州,准备就近埋葬,但墓穴、棺材和治丧用具尚未制备。范仲淹听后非常悲伤,立即撤去酒席,并赠以钱财,使其得办丧事。
2、范仲淹治理国家崇尚忠厚,勤政爱民,深得百姓爱戴。范仲淹戍边西北时,邠州、庆州的百姓和众多的羌部族,在其生前就悬挂他的画像以祭拜。范仲淹去世后,闻知消息的人无不扼腕叹息,羌部族的数百首领,像孝子一样放声痛哭,并斋戒三日以后才离开。
3、相传范仲淹任杭州知府时,城中文武官员,大多得到过他的推荐,惟有苏麟,因在外县担任巡检,不在城里,未得提拔。于是,苏麟就向范仲淹献诗一首,其中有两句为:“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范仲淹理解他的心情,便为他写了一封推举信,后来苏麟也得到升迁。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范仲淹。
6、范仲淹的文学常识
1、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北宋时期名臣,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2、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及第, 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历迁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
3、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新政受挫后,贬出京城,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
4、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扶疾上任,逝世于途中,时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5、一生政绩卓著,晓畅军事,文学成就突出。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著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