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文艺常识,关于戏剧高腔的知识有哪些
1、戏剧文艺常识
。
2、关于戏剧高腔的知识有哪些
关于戏剧高腔的知识,主要是要靠经验的积累。 这是主要演员才会有的经历。 演员1般自己会均衡的使用力气,不会1下子就把嗓子全部的承受量全部使出来。演员会在1般的唱腔过程中,适当的节省使用嗓子。在戏剧剧情发展高潮甩腔之时,为自己留有余地。这是1般的舞台技巧知识。演员自己不会轻易告诉别人。 在行将使用高腔之时,要用丹田之气拖住气力,均衡的拖住腔,使之不‘冒调’,不‘跑调’(冒调、跑调全是舞台术语。‘冒调’是高于了规定的音(域);‘跑调’是低于了规定音(域),这对主要演员来说纯属大忌!不具备‘保调’的功力,唱不了‘大座’。)1大段的唱腔,最后1句1般的是高潮的高潮。演员能不能保腔保调,这是很微妙的事情。好多演员就是不能在最后‘冲刺’阶段拖住腔,保住调,失去了‘大座’的地位,让位给能够担此重任的演员。 作为1个‘大座’的演员,要求很全面,首先是嗓子,能不能‘担活’,也就是能不能圆满的唱下来;其次是身上要会表演。不会表演,就减少了‘大座’的分量;扮相要漂亮,个头匀称、扮出来水灵灵的着观众喜欢。1个人要做的十全十美很不容易的。
3、戏剧常识有哪些?
戏剧常识有如下:
1、我国古代乐舞杂技表演的总称是百戏,汉代又称角底戏。
2、我国古代最早的戏曲剧目是汉代的《东海黄公》。
3、目前唯1能看到的南戏剧本是《张协状元》。
4、我国南北朝时的乐舞节目《踏瑶娘》,反映了妇女的痛苦生活。
5、唐宋时期流行的参军戏渊源于秦汉时的乐舞和俳优。
6、宋元时期南方的曲调统称南曲,盛行于元明。
7、我国民间出现的最早的剧场是宋代的勾栏,大者可容数千人。
8、梨园是唐玄宗时教练宫廷歌舞的地方,后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弟子。
9、元曲是杂剧和散曲的总称,两者都采用北曲为演唱形式。1
0、白朴的《梧桐雨》第1次把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搬上舞台。1
1、《琵琶记》的主人公是蔡伯喈和赵5娘,作者是高则诚。1
2、清朝乾隆年间,宫廷设置“南府”演出戏曲。主要分类:
1、按容量大小,戏剧文学可分为多幕剧、独幕剧和小品;
2、按表现形式,可分为话剧、歌剧、诗剧、舞剧、戏曲等;
3、按题材,可分为神话剧、历史剧、传奇剧、市民剧、社会剧、家庭剧、科学幻想剧等;
4、按戏剧冲突的性质及效果,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1)悲剧:冲突的实质:“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悲剧的审美价值:“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2)喜剧:审美价值:“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3)正剧:将悲剧和喜剧“调解成为1个新的整体的较深刻的方式”。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戏剧。
4、关于戏剧宛梆的知识有哪些
宛梆是1个河南省稀有的传统地方戏曲剧种,它生长并流布在河南西南部的南阳及周边广大地区。早期人们称它为唧唧梆、老梆子、南阳梆子等,因南阳古称为"宛",故1956年南阳行署正式将其命名为"宛梆"。宛梆是明末清初陕西的东路秦腔(同州梆子)传入南阳后,与南阳当地的民歌小调、民间说唱融合后,演变形成的1个戏曲剧种,它的兴起至今已有3百多年的历史。1998年,《3院禁约碑》参加河南省第7届戏剧大赛获金奖。宛梆渐趋衰落,至目前只剩下内乡县1家国有宛梆专业剧团还在艰难地传承着这1古老的民族艺术火种,有必要及时加以抢救和维护。
5、戏剧常识有哪些?
戏剧常识有如下:
1、我国古代乐舞杂技表演的总称是百戏,汉代又称角底戏。
2、我国古代最早的戏曲剧目是汉代的《东海黄公》。
3、目前唯1能看到的南戏剧本是《张协状元》。
4、我国南北朝时的乐舞节目《踏瑶娘》,反映了妇女的痛苦生活。
5、唐宋时期流行的参军戏渊源于秦汉时的乐舞和俳优。
6、宋元时期南方的曲调统称南曲,盛行于元明。
7、我国民间出现的最早的剧场是宋代的勾栏,大者可容数千人。
8、梨园是唐玄宗时教练宫廷歌舞的地方,后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弟子。
9、元曲是杂剧和散曲的总称,两者都采用北曲为演唱形式。1
0、白朴的《梧桐雨》第1次把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搬上舞台。1
1、《琵琶记》的主人公是蔡伯喈和赵5娘,作者是高则诚。1
2、清朝乾隆年间,宫廷设置“南府”演出戏曲。主要分类:
1、按容量大小,戏剧文学可分为多幕剧、独幕剧和小品;
2、按表现形式,可分为话剧、歌剧、诗剧、舞剧、戏曲等;
3、按题材,可分为神话剧、历史剧、传奇剧、市民剧、社会剧、家庭剧、科学幻想剧等;
4、按戏剧冲突的性质及效果,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1)悲剧:冲突的实质:“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悲剧的审美价值:“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2)喜剧:审美价值:“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3)正剧:将悲剧和喜剧“调解成为1个新的整体的较深刻的方式”。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戏剧。
6、有关于戏剧的基本常识?????????????(谢谢)
京剧,又称“皮黄”,由“西皮”和“2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1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
3、4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 基本概念: 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1,至今已有将近2百年的历史。它是在徽调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1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 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主要唱腔有2黄、西皮两个系统,所以京剧也称“皮黄”。京剧常用唱腔还有南梆子、4平调、高拔子和吹腔。京剧的传统剧目约在1千个,常演的约有34百个,其中除来自徽戏、汉戏、昆曲与秦腔者外,也有相当数量是京剧艺人和民间作家陆续编写出来的。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既有整本的大戏,也有大量的折子戏,此外还有1些连台本戏。 京剧角色: 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7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4大行,每1种行当内又有细致的进1步分工。“生”是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统称,又分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内部又分为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揺旦)刀马旦。“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净”又分为以唱工为主的大花脸,如包拯;以做工为主的2花脸,如曹操。“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1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历史沿革: 京剧的主体在中国文化整体中更偏于民间文化或曰底层文化,即使它因满清帝后及8旗王公 青睐有加而迅速繁荣,也不足以改变美学上的这1特质。当然,恰因基于民间趣味的京剧从清末直到整个20世纪获得了此前所有民间艺术从未有过的地位,它也从艺术本体的层面,最大限度地扩展了民间文化与美学的影响,提升了民间趣味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地位。 2010年11月16日京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京剧的历史沿革有:1.孕育期(徽秦合流、徽汉合流)、2.形成期、3.成熟期、4.鼎盛期、 有兴趣的请大家去网上搜查,我不做太多介绍(*^__^*) 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