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如果你是文化常识高手的话!全写出来就给你!,人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文化常识汇编汇总

满分!!!如果你是文化常识高手的话!全写出来就给你!

1、满分!!!如果你是文化常识高手的话!全写出来就给你!

1.江表、江左、江东、江外均指(长江以南的地区) 2.战国、秦汉时代,以函谷关、崤山为界,称其西部地区为 (关中),称其东部地区为 (山东)

3、 阴阳表示山水的方位是相反的,可对应记忆:山南为(阳),水北为(阳),山北为(阴),水南为(阴)。

4、 五湖为(洞庭湖,鄱阳湖,洪泽湖,太湖,巢湖)。

5、 四海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

6、 五湖四海泛指(四方,即全国各地)

7、 河南河北指(黄河以北和黄河以南的地区)

8、 中国指的是(中原地区)。

9、 大江东去的“江”指(长江)。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的“崤”指的是(崤山)。 “岱宗夫如何”中的“岱”指(泰山) 。 三山是指 (蓬莱、瀛州、方丈 )。 六合是指指天地四方(即上、下、东、南、西、北)。 八荒是人为东、东南、南、西南、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一般指荒远的地方。 九州是指古代天下分( 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九州。一般说九州指中国。 郡是(古代的行政区),如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 国,在汉代为诸侯王的封域,也是(行政区)。国的区域大于郡,所以郡国连称。 道,是唐朝的监察区,相当于汉代的(州)。唐朝先分天下为十道,后分为十五道。 路,宋朝的路最初是征收赋税转运漕粮的,后来逐渐带有(行政区)和(军区)的性质。 县,(地方基层)的行政区域。 五岳是指(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蜀之鄙有二僧”中的“鄙”指(边境)。 南京,古代又称为(建康、建业、金陵、江宁、白下、石头城)。 镇江,又称为(京口,武进)。 杭州,又称为( 临安、钱塘、武林)。 福州,又称为(三山) 柳宗元,河东人,世称(柳河东)。有《柳河东集》传世。 韩愈,自称祖籍昌黎,世称(昌黎先生)。 王安石,江西临川人,有《临川集》传世。 袁枚,辞官定居江宁小仓山,有《小仓山房集》传世。 《聊斋志异》,(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 《饮冰室合集》,饮冰室是(梁启超)的书房。 襁褓,本意是指婴儿的被子。后来借指(不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是(两至三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及笄是指(女子十五岁),童子指(儿童)。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而立指(三十岁),不惑指(四十岁), 知命指(五十岁),花甲指(六十岁),古稀指(七十岁)。 髦耋指(八十,九十岁),期颐指(百岁)。总角、垂髫指(儿童) 。 在古代,一般士大夫除了姓名外还有(字、号、谥号)等,当然不是每一个人都具备这几项,但名,字都有。如蒲松龄,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斋名(聊斋),也称(聊斋先生),因无做官而无谥号。 古人直称姓名情况之一:用于自称,如“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句中的文天祥就是(自称姓名) 古人直称姓名情况之二:用于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句中的吕师孟就是(用于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古人直称姓名情况之三:用语介绍,为人作传。如“张衡字平子”句中的张衡就是(用语介绍,为人作传)。 古人称别人的字、号、斋名、谥号,表示(尊敬的称呼)。 古人称别人的官名、爵位、籍贯,表示(敬重)。 古人谦称:王侯自称(孤、寡人),臣自称(微臣),一般人自称(仆、不地、不佞、愚),女子自称(妾)。 古人敬称:称君王为(圣上、陛下)。已经死去的皇帝称(庙号),如宋太祖。称老师为(夫子、子、师、先生),称尊长或官为(君,公,麾下,大人)。 PS:晚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古人对鄙视的人贱称为(竖子、小子) 。 古人上称下或平辈的称呼为(子、君)。 古时候座次,坐向规定严格,在室内以(东向即坐西向东)为尊,如“项王东向坐”。 古代车座分左中右,一般车座以(左)为尊。 我国古代授予官职称(拜),调动官职为(迁),去旧职而任新职为(除),降职贬官为(贬或谪),罢官为(黜),年老请求辞职为(乞骸骨)。 古代的九宾大礼指的是(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由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延引上殿) 古代女子回娘家省亲,叫做(归宁),女子出嫁叫做(归或于归)。 妻生子为(嫡子),妾生子为(庶子)。 文房四宝为(笔 、墨、纸、砚)。 孟、仲季是表示每季月份次序的符号。如春季的第一个月叫(孟春) ,第二个月叫(仲春),第三个月叫(季春)。夏季、秋季、冬季也如此。 古代衣指(上衣),裳指遮蔽下体的(衣裙),(男女都穿,不同于现在的裙子),后来(衣裳)连用,泛指(衣服),襦,古时候的一种(短衣),穿在单衫外;(裘),古代皮衣服装,穿时皮毛在外;褐,古代贫民穿的用粗毛、粗麻编成的(袜子)。 缙绅是(本指古代的官员的装束,后用来借指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的代称。 科举考试分为(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考试。 称杜甫为杜工部,称左光斗为左忠毅公,称陆游为陆放翁,分别是以(官职)、(谥号)和(字)来称呼人的 古代兄弟之间用(伯或孟,仲,叔,季)排行。 哇,问题好多哦~累~。

人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文化常识汇编汇总

2、人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文化常识汇编汇总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李春雷 人教版必修1-5文化常识 《烛之武退秦师》 1.《左转》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5.大夫: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荆轲刺秦王》 1.《国语》是国别体史书。 2.卿:古代对人的敬称。 3.竖子:对人的蔑称。 4.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5.中庶子:管理国君车马之类的官。 6.郎中:宫廷的侍卫。民间又称医生。 7.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鸿门宴》 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 2.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3.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4.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5.河:黄河 6.亚父:对对方的敬称,意为仅次于父亲。 7.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8.窃:私下,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216《马嵬》124《陈情表》《鸿门宴》。

人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文化常识汇编汇总

3、人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文化常识汇编汇总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李春雷 人教版必修1-5文化常识 《烛之武退秦师》 1.《左转》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5.大夫: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荆轲刺秦王》 1.《国语》是国别体史书。 2.卿:古代对人的敬称。 3.竖子:对人的蔑称。 4.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5.中庶子:管理国君车马之类的官。 6.郎中:宫廷的侍卫。民间又称医生。 7.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鸿门宴》 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 2.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3.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4.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5.河:黄河 6.亚父:对对方的敬称,意为仅次于父亲。 7.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8.窃:私下,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216《马嵬》124《陈情表》《鸿门宴》。

「高考必考之古代文化常识」不小心穿越了怎么办

4、「高考必考之古代文化常识」不小心穿越了怎么办

高考语文试卷中经常会用到的文化常识汇总:   1.“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2.“五经”:《史记》、《尚书》、《礼记》、《易记》、《春秋》   3.“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4.“四库”:经、史、子、集   5.《诗经》六义:凤、雅、颂、赋、比、兴   6.六艺:也称六经,即礼、乐、射、御、书、数   7.“三代”:夏朝、商朝、周朝   8.“三皇”:传说之一是“伏羲、女娲、神农”   9.“五帝”:据《史记》载为: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10.“三山”:相传神仙所居住的山:蓬莱、方丈、瀛洲。   11.“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12.“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行政区划,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13.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   14.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15.四海:指天下、全国。   16.“六合”、“八荒”:都泛指天下。   17.江河:古代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18.三国:指东汉后分裂成魏、蜀、吴。   19.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20.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阳。   21.古代别称:南京(建康、金陵、江宁、白下)   22.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23.五谷:上古对粮食作物的统称。(即稷、黍、麦、菽、稻)   24.五味:指酸、咸、甜、苦、辣   25.六畜: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   26.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27.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28.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29.岁寒三友:松、竹、梅   30.六书:象形、会意、指事、 形事、转注、假借   31.连中“三元”:凡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的即连中   32.解元、会元、状元。   33.五声:五个音级。也称“五音”,即我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zhi)、羽。   34.四大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白蛇传》、   35.《孟姜女》   36.三老:古代分管教化的乡官。   37.及第:指科举考试中选,应试未中叫落第、下第。   38.童生试:也叫“童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大小都叫童生。   39.科举试: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40.乡试:(称秋闱或大比)每三年在省举行一次,秀才才有资格参加考中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41.会试:在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礼部举行(称春闱或礼闱)参加者必须是举人,考中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42.殿试:由皇帝主持,贡士有资格参加,考中称进士。第一是状元,第二名是称榜眼,第三名是称探花。合称三甲鼎。   43.光绪三十年(1905年)因各地推行学校教育,科举制度被废止。   44.《尔雅》:我国最早的释词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体系的词典。   45.“风雅”,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常用作代指文学才华。   46.《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性质分   47.“凤、雅、颂”三大类   48.顿首:古代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   49.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行大礼。   50.跪:古代两膝着地,耸身挺腰、臀不沾脚跟。

关中文化常识

5、关中文化常识

“中国”二字最早出自陕西 “中国”一词是周人的发明,最早见于西周青铜器“何尊”内底部的铭文,这件1963年出土于宝鸡市贾村镇的青铜重器,告诉了我们“中国”二字的来历。何尊上的“中国”,指的是周都城的中心区域,这也是“中国”一词的最初之意。 唐代诗人王维竟劝人在咸阳酒驾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渭城这个当年无尽伤感的送别之地,就在现在的陕西咸阳。

「高考必考之古代文化常识」不小心穿越了怎么办

6、「高考必考之古代文化常识」不小心穿越了怎么办

高考语文试卷中经常会用到的文化常识汇总:   1.“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2.“五经”:《史记》、《尚书》、《礼记》、《易记》、《春秋》   3.“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4.“四库”:经、史、子、集   5.《诗经》六义:凤、雅、颂、赋、比、兴   6.六艺:也称六经,即礼、乐、射、御、书、数   7.“三代”:夏朝、商朝、周朝   8.“三皇”:传说之一是“伏羲、女娲、神农”   9.“五帝”:据《史记》载为: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10.“三山”:相传神仙所居住的山:蓬莱、方丈、瀛洲。   11.“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12.“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行政区划,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13.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   14.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15.四海:指天下、全国。   16.“六合”、“八荒”:都泛指天下。   17.江河:古代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18.三国:指东汉后分裂成魏、蜀、吴。   19.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20.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阳。   21.古代别称:南京(建康、金陵、江宁、白下)   22.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23.五谷:上古对粮食作物的统称。(即稷、黍、麦、菽、稻)   24.五味:指酸、咸、甜、苦、辣   25.六畜: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   26.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27.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28.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29.岁寒三友:松、竹、梅   30.六书:象形、会意、指事、 形事、转注、假借   31.连中“三元”:凡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的即连中   32.解元、会元、状元。   33.五声:五个音级。也称“五音”,即我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zhi)、羽。   34.四大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白蛇传》、   35.《孟姜女》   36.三老:古代分管教化的乡官。   37.及第:指科举考试中选,应试未中叫落第、下第。   38.童生试:也叫“童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大小都叫童生。   39.科举试: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40.乡试:(称秋闱或大比)每三年在省举行一次,秀才才有资格参加考中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41.会试:在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礼部举行(称春闱或礼闱)参加者必须是举人,考中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42.殿试:由皇帝主持,贡士有资格参加,考中称进士。第一是状元,第二名是称榜眼,第三名是称探花。合称三甲鼎。   43.光绪三十年(1905年)因各地推行学校教育,科举制度被废止。   44.《尔雅》:我国最早的释词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体系的词典。   45.“风雅”,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常用作代指文学才华。   46.《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性质分   47.“凤、雅、颂”三大类   48.顿首:古代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   49.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行大礼。   50.跪:古代两膝着地,耸身挺腰、臀不沾脚跟。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