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溺水安全有哪些方面的知识,交通安全常识十条有哪些?
1、防溺水安全有哪些方面的知识
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贸然下水救援往往最后就变成群死群伤的悲剧。 北京市急救中心培训中心主任陈志提出淹溺生存链的5环急救概念,通常情况下发现溺水者后,保证溺水者生命安全的生存链由5环组成。 第1环为预防,第2环为识别,第3环为提供漂浮物,第4环为脱离水面,第5环为现场急救。 淹溺生存链的意义在于提高全社会预防淹溺的意识和行动,及时识别淹溺,为挽救淹溺者的生命实施有效的急救措施,提高淹溺生存率。 首先发现溺水人员我们应该做出迅速的安全评估: 1.有意识的患者:有意识的患者通常会在水中挣扎、呼救,这是患者意识到危险的求救表现,但淹溺并未真正发生,此时应迅速展开救援行动让患者脱离危险境遇。 2.无意识的患者:此类患者表现为在水中静静漂浮,有些仿佛是在水中站立,邻近观察可见其双眼凝视,呼之无反应。 其次发现淹溺者应该正确应对: 1.确保安全:第1目击者首先应避免自身发生淹溺,确保安全。如果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水中救援训练,不要轻易下水救人,可在岸上救援。 2.提供漂浮物:如淹溺生存链第3环所示:在专业救援人员到来之前,在岸上向溺水者投递救生圈、竹竿、衣物、绳索等漂浮物,也可自制漂浮物如几个空水瓶捆扎在1起等,帮助淹溺者脱离险境。 3.启动急救系统:发现有人淹溺,现场第1目击者应尽快拨打急救电话120,同时通知附近的专业水上救援人员。 4.不正确的救援方法:多人手拉手下水救援的方式,常因岸边湿滑,跌倒脱手导致施救者溺亡的发生。 最后评估危重程度: 1.无意识、无呼吸:将淹溺者救上岸后,迅速评估患者意识和呼吸,如无意识且无呼吸或仅有濒死叹息样呼吸时应立即心肺复苏。 2.无意识、有呼吸:经过评估患者意识不清,但是有自主呼吸,皮肤可出现发绀,4肢湿冷,在现场注意保暖,妥善处理、迅速送医。 3.有意识、有呼吸:患者可有头痛,视力障碍,口周有泡沫或污物,可伴有头颈外伤等表现,此类患者需要到医院检查处理。 目前很多人对溺水者的急救措施还有很大的误区,特别给出以下两点重要提示: 1.不要控水。淹溺患者不要控水,控水无效且有害,以免延误实施心肺复苏的最佳时间。 2.保持呼吸道通畅。淹溺患者接受心肺复苏时,如果有大量呕吐物,应立即清除,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仅有大量液体或泡沫涌出,无须清理,应尽快给予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教育报》)。
2、交通安全常识十条有哪些?
交通安全常识十条有:
1、夜间行车忌疲劳,多变远近灯光调,累时停车需休息,切勿强撑夜操劳。
2、横穿道路要小心,看完左边看右边,不要猛冲或迂回,确保安全稳步行。
3、儿童行路要引导,衣帽鲜艳不可少,警醒司机多注意,行车安全事故少。
4、乘车系好安全带,头手不要伸窗外,公车没有座位时,握紧扶手侧向站。
5、外出乘车要守序,先下后上莫拥挤,违禁物品勿上车,公共安全要当先。
6、雨雪路面走直线,少动车把低速行,为防路上出意外,雨衣帽勿挡视线。
7、市区骑车勿带人,儿童坐车须小心,如遇通过路口处,必须下车来推行。
8、自行车辆要注意,安全行驶条款多,骑车不能玩杂技,横穿4道要下车。
9、酒后驾车最危险,反应迟缓还大胆,心存侥幸难避事,后悔莫及恨太晚。1
0、高速公路车9忌,遵章驾行不放松,确保安全第1位,平安出行是初衷。交通安全重要性的认识:
1、通过学习了解生命的可贵,掌握有关的交通安全知识,认清学习目的,增强学生安全意识。
2、以“增强交通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为指导方针,切实加强安全教育与管理,确保交通安全。
3、引导学员在活动中认识生命的意义,在自我体验中发挥潜能,丰富自我生命,提升生命意义。进而教育学生关爱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激扬生命、热爱生命、保护生命。
4、为加强对学员法制与交通安全的教育与管理,使学生增加法制观念,做到知法、守法,能确保身心健康,平安完成学业,制定本制度:
5、通过学习有关安全知识,使学生树立自护、自救观念,形成自护、自救的意识,使学生安全、健康成长。
6、针对儿童或小学生在特定的场馆内,参加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以步行者和驾驶者的身份进行体验,从而正确理解交通安全知识,并培养在危险状态下的应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