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常考文学常识归纳有哪些?文学常识你知道多少?

高考常考文学常识归纳有哪些?



1、高考常考文学常识归纳有哪些?

归纳如下: 首先知识点是非常多的,1般常考的文学常识归纳主要有:《4书》、《5经》、《6经》(又称“6艺”)、《战国策》、《楚辞》、《史记》、“建安7子”、“竹林7贤”、“唐初4杰”等等。 其次语文知识并不提倡死记硬背,中国古代作家作品最好按时代去记,现代作家作品最好按作品性质分类记忆,外国作家作品最好按国籍识记。 简介: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1考试,是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设置的全国性统1考试,每年6月7日-10日实施。 参加考试的对象是全日制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招生分理工农医(含体。

文学常识你知道多少?



2、文学常识你知道多少?

1)中国古代作家作品 1.先秦作家作品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陬(z ōu)邑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现存《论语》20 篇,是他的弟子记录他与弟子们言行的语录体专集。“论”,读l ún ,择也,选择摘录之意。 墨子,名翟(d í),春秋时代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著有《墨子》1书,今存53 篇。 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后期齐国人,军事理论家,著有《孙子》,1名《孙子兵法》,13 篇,古代称为“兵经”,是我国第1部军事著作。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山东)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其中心思想是“仁义”,主张实行仁政,强。

文学常识有哪些?



3、文学常识有哪些?

1、第1位女诗人是:许穆夫人

2、第1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第1部词典是:《尔雅》

4、第1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第1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第1部文选:《昭明文选》

7、第1部字典:《说文解字》

8、第1部神话集:《山海经》

9、第1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

0、 第1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1.、第1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

2、第1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

3、第1部断代史:《汉书》 1

4、第1部兵书:《孙子兵法》 1

5、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 司马相如 1

6、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3绝 1

7、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1

8、2拍:《。

文学常识有哪些?



4、文学常识有哪些?

1、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1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公元前十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约5百余年间的诗歌3百05篇,最初称《诗》,因为汉代儒家学者把它奉为经典,于是叫做《诗经》。《诗经》内容上分为风、雅、颂3个部分。其中“风”包括了十5个地方的民歌,叫“十5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雅”是正声雅乐,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是“5经”之1。诗经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6义”。

2、先秦散文 我国古代散文的发端,可以追溯。

中国人必背的33个文学常识,你知道多少



5、中国人必背的33个文学常识,你知道多少

中国人必背的33个文学常识有:【十2生肖】、【十大名茶】、【4大名绣】、【4大名扇】、【4大名花】、【4大发明】、【古代主要节日】。

1、【十2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西鸡、戌狗、亥猪

2、【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浙江杭州西湖区)、碧螺春(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信阳毛尖(河南信阳车云山)、君山银针(湖南岳阳君山)、6安瓜片(安徽6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 黄山毛峰(安徽县黄山)、祁门红茶(安徽祁门县)、都匀毛尖(贵州都匀县)、铁观音(福建安溪县)、武夷岩茶(福建崇安县) 。

文学常识有哪些?



6、文学常识有哪些?

文学常识顾名思义就是指关于文学方面的1些常识。 文学常识的范围 1.作家作品。包括: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溢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学流派、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 2.古代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 3.文体知识与类别。包括古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和现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小说等。 4.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如名家名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的名句、名段;古代作家作品中的成语、典故、名句的出处;。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