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介绍一下散文诗有关的常识的,散文欣赏的常识是什么

简要介绍1下散文诗有关的常识的



1、简要介绍1下散文诗有关的常识的

散文诗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1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 1.本质上:属于诗,也属于散文﹐有诗的情绪和幻想﹐有散文的外观和内涵,给读者美和想象。 2.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 3.形式上: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散文诗1般表现作者基于社会和人生背景的小感触﹐注意描写客观生活触发下思想情感的波动和片断。这些特点﹐决定了它题材上的丰富性﹐也决定了它的形式短小灵活。

散文欣赏的常识是什么



2、散文欣赏的常识是什么

散文的特点就是形散神不散。所以在鉴赏散文的时候首先必须要明白什么是散文。 散文的特点: 散文是1种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篇幅短小、体裁多样、形式灵活、文情并茂的文体。在写作上,它有以下6个特点: (1)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题材广泛,小中见大 散文的内容涉及自然万物、各色人等、古今中外、政事私情……可以说是无所不包、无所不有的。可以写文艺随笔,读书笔记,日记书简;既可以是风土人物志、游记和偶感录,也可以是知识小品、文坛轶事;它能够谈天说地,更可以抒情写趣。凡是能给人以思想启迪、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使人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心旷神怡的,都可选作散文的题材。因而,散文写作可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抒情、说理、呐喊、怒吼、抨击、赞颂、幽默、讽刺、高歌、浅唱、漫谈、絮语、嘻笑怒骂、妙语解颐……各式各样、应有尽有。其次,写作者可以自由、灵活地选用各种体裁来写,赋铭、速写、游记、书信、日记、序跋、偶感、随笔、回忆录、读后感……,任人选择,因人而异,都能写成佳作。 (2)智慧幽默,豁达深刻 散文笔调的魅力,固然来自作家的真知、真见、真性、真情。但要将其化作文学和谐的色彩、自然的节奏、隽永的韵味,还必须依靠驾驭文字的娴熟,笔墨的高度净化。 余秋雨创造性地在历史与文学之间找到了契合点,在文化学者与人民大众之间架起了1座沟通的桥梁,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现实与理想之间,纵横捭阖地进行了富于时代意义的思想驰骋。梅洁女士评论说:余先生以1个文学理论家、文化史学家和作家的多重身份,依着渊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借助人类文字的载体——散文,洋洋洒洒地揭示中国文化巨大的内涵,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和古老、神秘的中国历史中,竟以轻扬的散文做着最深刻最潇洒的穿越。余秋雨的散文“深入浅出,把很大的问题,很深的道理,用不多的篇幅,浅近的话说出来”,这才称得上大手笔。是啊,读余秋雨的每1篇散文,仿佛看见1个历史的哲人,沉思着跋涉在大自然的山水、江河、废墟、小镇之间,我们也与这位哲人1起,品味历史,体验文化,让唐朝的烟宋朝的风,拂拂地吹过多情而脆弱的心灵。“成熟是1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1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1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1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1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1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1种无须声张的厚实,1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 (3)自由灵动,联想丰富,随意挥洒 林语堂说的:“意到笔随,消散自在,断断不是拘泥章法之辈所做的文章。”讲究的随便,故意的大意。无挂无碍、风神潇洒。自由灵活的散文写作,是“装着随便的涂鸦模样,其实却是用心雕心刻骨的苦心的文章。”(厨川白村:《出了象牙之塔》)散文写作自由、灵活这1特点,在写作上,首先指的是表达方式灵活自如,不局限于某1种表达方法。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写雨,1下子写台北的雨,1下子写大陆的雨,1下子写美国的雨,1下子写古人如何听雨,自己童年如何听雨,1下子写现代人如何听雨;1下子写历史,写古代诗词,1下子写音乐、电影、绘画;听雨,看雨,嗅雨,闻雨,舔雨。“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雨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雨下在基隆在防波堤海峡的船上,清明这季雨。雨是女性,应该最富于感性。气空而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1点点薄荷的香味,浓的时候,竟发出草和树林雨后特有的淡淡土腥气,也许那竟是蚯蚓的蜗牛的腥气吧,毕竟是惊蛰了啊。也许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许古中国层层叠叠的记忆皆蠢蠢而蠕,也许是植物的潜意识和梦呓,那腥气。”在结构上特点是围绕主人公在漫长雨季中的种种感受来表现主题意蕴,他调动了听、视、嗅等多种感觉方式来展开联想,把多种意象汇聚于统1意境之中。比如作者写听雨产生的意象是凄凉、凄清、凄楚,更加1层凄迷,从而感叹“雨,该是1滴湿漓漓的灵魂”。作者写“唤雨”感到"清清爽爽新新",“有1点点薄荷的香味"和"特有的淡淡的土腥气”,从而联想到“地下的生命”和“中国层层叠叠的记忆”。作者写“视雨”,通过屋瓦“浮漾湿市的流光,灰而温柔,迎光则微明,背光则幽暗”的意象捕捉,以及“城市像罩在1块巨幅的毛玻璃里”和“阴暗在户内延长复加深”的描写,写出了“温柔的灰美人”的独特意象。并从这“柔婉与亲切”想到了母亲的摇篮曲,想到江南水乡的盎然生机。总之作者以多种感觉写雨,在多种雨境中抒情,把多种意象汇聚到思乡爱国的意境之中。 (4)散得开,收得拢 宋代大散文家、诗人苏轼在《文说》中说:“吾文如万斛泉涌,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1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 随意捡起社会人生的边角料,随意聊开,却大气充盈。梁遇春:“写小品时故意胡说1阵,更见得秀雅生姿。”梁实秋《男人》:“男人令人首先感到的印象是脏!……有些男人,西装裤尽管挺直,他的耳后脖根,土壤肥沃,常常宜于种麦!多少男人洗脸都是专洗本部,边疆1概不理,洗脸完毕,手背可以不湿,有的男人是在结婚后才开使刷牙。‘扪虱而谈’的是男人。还有更甚于此者,曾有人当众搔背,结果是从袖口里面摔出1只老鼠!”兴之所至,说些言不及义、可有可无的话,有时却如神出鬼没,有莫名的空疏和笔墨意趣。不用感情色彩强烈的词,不扳着脸孔说话。“形散神不散”,这是许多散文作家的经验之谈。散文必须“散”,必须“博”,也就是说从表面上看,从形式上看,它运笔如风,不拘成法,似乎散漫无章,行文时断时续,时而勾勒描绘,时而倒叙联想,时而感情迸发,时而侃侃议论,既有天文地理,又有伦理人情,这段写甲地,那段却写乙地。但是,它的“神”却是始终不散的,是首尾1贯的,是表现作者1定的思想、感情的。“神收”、“不杂”,就指的是文章始终紧紧围绕1个中心,贯穿1条红线,做到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把“形散”与“神聚”结合起来,做到寓控制于放纵。这是余秋雨文化散文的1个显著特点。从放纵1面说,丰富想象、说理畅达、冲谈平和,这些因素构成放纵的张力,使他的笔如同奔马,纵横驰骋,叙事、联想显得自由自在、游刃有余,表现出情溢于言,理胜于辞的文章气势。从控制1面说,叙述、描写、议论、抒情总是贯串着这样的思想线索——低徊、感伤的历史氛围。在题材的剪裁、缝合和表现主题的过程中,散文的线索成为内在的凝聚力,使叙事、写景、议论和1切知识性材料,时时、处处都紧扣住说理或抒情的“中心”,散而归1,杂而不乱,形散而神不散。在他的每1篇散文中,都叙述着鲜为人知的掌故、轶闻、趣事、传说、故事以及中国和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这些丰富的历史知识,有助于思想的敏捷,想象的翱翔,以及作品内容的深厚和境界的开拓。如在《上海人》1文中,作者思接千载,天马行空的联想,举重若轻地把文史等多方面的知识积累融入了感性的叙述中,写了徐光启的文化性格,上海的历史等,无不成为余秋雨恰如其分地阐释构建上海文明新形态这样1个主题思想的生动、形象的材料。其他如《千年庭院》、《进士》等都是以思想的线索贯串全篇,并注意运笔的轻重浓淡,抑扬张驰,在波起云涌的变化中间取得结合的形神的统1。 (5)个性突出,风格迷人 写作要“文如其人”,散文更是这样。名家都有自己的风格,他们的作品即使不署名,读者也能从风格上看出作者。如鲁迅的散文深刻、精炼、峭拔,虽然他写文章经常改换笔名,然而“何家干”的文章,明眼人1看就看出是鲁迅。郭沫若的散文气势浩荡,又清丽、缠绵。茅盾的散文与郭沫若的浩荡相反,表现为深刻而细微。还有,老舍的散文诙谐,冰心的散文慈爱,叶圣陶严谨畅达,方纪潇洒俊逸,等等。初学写作者1时不可能形成自己的散文风格,但是必须向这些各有风格的散文作家学习,经过多次的实践、创造,努力形成自己的散文风格。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雨打在树上和瓦上,韵律都清脆可听。尤其是铿铿敲在屋瓦上,那古老的音乐,属于中国。王禹偁在黄冈,破如椽的大竹为屋瓦。所说住在竹楼上面,急雨声如瀑布,密雪声比碎玉。而无论鼓琴,咏诗,下棋,投壶,共鸣的效果都特别好。这样岂不像住在竹筒里面,任何细脆的声响,怕都会加倍夸大,反而令人耳朵过敏吧。 雨天的屋瓦,浮漾湿湿的流光,灰而温柔,迎光则微明,背光则幽黯,对于视觉,是1种低沉的安慰。至于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夹着1股股的细流沿瓦槽与屋檐潺潺泻下,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谁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下雨了,”温柔的灰美人来了,她冰冰的纤手在屋顶拂弄着无数的黑键啊灰键,把晌午1下子奏成了黄昏。” (6)才气横溢,文采斐然 文采,不在于文字的花哨和刻意雕饰,而在于表情达意,朴实真挚。如堆砌词藻,就象爱美而又不善于打扮的女人1样,以为涂脂抹粉,越浓越好,花花绿绿,越艳越好,其实俗不可耐,令人见了皱眉。 散文作者,要有特别敏锐的眼光和洞察力,能看到和发现别人所没有看到的事物,还需有异常严密而深厚的文字功夫。创作时,不能心浮气躁,要静下心来,挖空心思找到准确的词句,并把它们排列得能用很少的话表达较多的意思。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言简意繁”。要使语言能表现出1幅生动的画面,简洁地描绘出人物的音容笑貌和主要特征,让读者1下子就牢牢记住被描写人物的动作、步态和语气。 余秋雨在1种诗意的叙述风格中,综合地运用了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还采用了小说笔法、戏剧笔法、故事传奇、镜头特写、典故引证等多种手法,这些别具1格的写作手法对于烘托主题、使文章内涵更深刻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他的散文写得既好读又耐读。如他的散文都以议论文的章法来结构,1234,起承转合,少见散文应有的那种轻松,这是议论话语式的大胆引进,使文章具有很强的行文气势和艺术感染力。 叙事的小说化传奇化特点。余秋雨很了解中国人的阅读习惯,希望找到1个可以依赖的脉络,能抓住读者的阅读兴趣,而小说就有这样的功效。小说的要素之1是故事。就文学常识而言,我们都知道,散文是1种轻松、自由的问题,只要是主题需要、写作的需要,适当地进行虚构是可以的。余秋雨比较善于构建故事,他的散文里就有很多传奇色彩很强的故事,简单如《道士塔》,通篇写的就是本世纪初敦煌文物被外国人骗买的故事;复杂1点的如《风雨天1阁》、《苏东坡突围》,前篇写明清数百年间宁波1座私人藏书楼的传奇故事,后篇写苏东坡写出《念奴娇》、《赤壁怀古》之前的1段遭遇故事,都是极有味儿的小说素材。余秋雨把这些小说素材引入散文,正好达到了散文的创作意图,异曲而同工,殊途而同归。小说的要素还有细节,靠细节构筑成1幅幅人间风情画是小说家的功夫之1。余秋雨的散文中也常常有栩栩如生的描绘,多到不胜枚举,从而达到与故事1起成为他那些精辟议论的基石。当然,余秋雨主要还是沿用了传统小说的技法和观念,并将其渗透到文章中,使得文章跌宕起伏,曲折多变,始终充满着阅读的张力,从而使读者在接受文本时不会感到精神上的疲劳。《风雨天1阁》有惊心动魄的家族秘史,《这里真安静》有神秘诡异的坟地,《柳候祠》,《江南小镇》等大部分篇目,均有墨客骚人以及形形色色的名人和种种风流余韵和奇闻轶事,成为文本中1个个兴奋点,不断刺激着读者的阅读兴趣。

关于散文的文学常识



3、关于散文的文学常识

散文的主要特点: 1.形散而神不散 2.意境深邃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散文与其他文体的区别:

1、散文 , 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1种文学体裁,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 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 活中某些片断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它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加工创造;不1定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而是着重于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具有选材、构思的灵活性和较强的抒情性。

2、散文,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

3、散文作为1种常见的文学体裁。由于它取材广泛,摇曳多姿,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因而让人陶醉,让人喜爱 散文不受时间限制,前可以远涉古代,后可跨及未来,又可覆盖今天。因此散文又有: 时间跨度很大 、空间转换广 、事件牵涉多 、表达方式活 、勾连全文巧 等特点。但行文却始终紧紧围绕作者要表现的主题,没有让人感到丝毫的散乱。

4、联想极丰富,文笔挥洒自如,极有感染力。也不受空间限制,天南海北,空间宇宙,无不可以包容其中。 现代散文的特点:

1、运用白话文写作, 因而平易浅显得多。

2、作家在散文里表现的个性, 比从前的散文来得强。现代的散文多带有自传的色彩, 从中可看到作家的性格,嗜好,思想,信仰等。因而不同的作家由于其个性不同,会呈现出不同的散文风格。

3、题材范围的扩大,可以说宇宙之大,,苍蝇之微无不可谈。

4、富有幽默的味道。

5、人性,社会性和大自然的调和。现代散文的作者处处不忘自我, 也处处不忘自然与社会.就是最纯粹的抒情散文里, 即使写风花雪月, 也总要点出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 以抒怀抱.1粒沙里看世界, 半瓣花上说人情, 正是现代散文的特征。

6、由于现代散文受外国散文, 特别是英国的随笔影响很深, 因而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有欧化的倾向。

关于散文的文学常识



4、关于散文的文学常识

散文的主要特点: 1.形散而神不散 2.意境深邃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散文与其他文体的区别:

1、散文 , 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1种文学体裁,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 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 活中某些片断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它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加工创造;不1定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而是着重于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具有选材、构思的灵活性和较强的抒情性。

2、散文,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

3、散文作为1种常见的文学体裁。由于它取材广泛,摇曳多姿,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因而让人陶醉,让人喜爱 散文不受时间限制,前可以远涉古代,后可跨及未来,又可覆盖今天。因此散文又有: 时间跨度很大 、空间转换广 、事件牵涉多 、表达方式活 、勾连全文巧 等特点。但行文却始终紧紧围绕作者要表现的主题,没有让人感到丝毫的散乱。

4、联想极丰富,文笔挥洒自如,极有感染力。也不受空间限制,天南海北,空间宇宙,无不可以包容其中。 现代散文的特点:

1、运用白话文写作, 因而平易浅显得多。

2、作家在散文里表现的个性, 比从前的散文来得强。现代的散文多带有自传的色彩, 从中可看到作家的性格,嗜好,思想,信仰等。因而不同的作家由于其个性不同,会呈现出不同的散文风格。

3、题材范围的扩大,可以说宇宙之大,,苍蝇之微无不可谈。

4、富有幽默的味道。

5、人性,社会性和大自然的调和。现代散文的作者处处不忘自我, 也处处不忘自然与社会.就是最纯粹的抒情散文里, 即使写风花雪月, 也总要点出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 以抒怀抱.1粒沙里看世界, 半瓣花上说人情, 正是现代散文的特征。

6、由于现代散文受外国散文, 特别是英国的随笔影响很深, 因而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有欧化的倾向。

关于散文的基本常识



5、关于散文的基本常识

(2)两汉散文: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的《史记》把传记散文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东汉以后,开始出现了书、记、碑、铭、论、序等个体单篇散文形式。汉赋4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4人被后世誉为汉赋4大家。另说,司马相如,枚乘,贾谊,淮南小山。

朱自清散文选,文学常识题



6、朱自清散文选,文学常识题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光绪2十4年十月初9( 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绍兴。因3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8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他是现代著名的作家和学者。朱自清祖父朱则余,号菊坡,本姓余,因承继朱氏,遂改姓。为人谨慎,清光绪年间在江苏东海县任承审官10多年。父亲名鸿钧,字小坡,娶妻周氏,是个读书人。光绪2十7年(1901)朱鸿钧由东海赴扬州府属邵伯镇上任。两年后,全家迁移扬州城,从此定居扬州。 朱自清在扬州生活了13年, 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时期和少年时期。对古城这段生活,他的感受是微妙、复杂的。大概是生活过于单调,所以他后来曾说,儿时的记忆只剩下“薄薄的影”,“像被大水洗了1般,寂寞到可惊程度!”但是,在漫长曲折的人生旅途上,儿时毕竟是首发的"驿站"。 扬州是1个风景秀丽的文化城,其湖光山色,风物宜人,曾使多少诗人如李白、杜甫、苏东坡、欧阳修等流连于此,寻幽探胜,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瑰丽诗章。扬州也是1个英雄的历史城,在抵御异族侵略的历史上,曾谱写下无数辉煌的篇章,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古城的绮丽风光和浓郁的崇尚文化的风气,于无形中陶冶着少年朱自清的性情,养成他和平中正的品性和向往自然美的情趣。而扬州美丽的山水,更如雨露般滋润他的心灵,哺育他的感情,丰富他的想象力,使他的情怀永远充溢着诗情和画意。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对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又是深远的。 朱自清有著作27种,共约190万言,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大多收入1953年开明书店出版的4卷《朱自清文集》。1988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对朱自清著作又1次全面的搜集、整理、出版了6册《朱自清全集》。朱自清虽在"54"运动后开始新诗创作,但是,1923年发表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却显示出他的散文创作方面的才能。从此以后他致力于散文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1928年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使朱自清成为当时负有盛名的散文作家。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3个系列:1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1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7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2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1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第3,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1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