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文化常识有哪些?六国论的文化常识有哪些?

2十4节气文化常识有哪些?



1、2十4节气文化常识有哪些?

2十4节气文化常识有如下:

1、立春:每年的2月4日或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2、雨水:每年的2月19日或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3、惊蛰: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4、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5、清明:每年的4月4日或5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6、谷雨:每年的4月20日或21日,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7、立夏:每年的5月5日或6日,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8、小满:每年的5月21日或22日,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9、芒种:每年的6月5日或6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6国论的文化常识有哪些?



2、6国论的文化常识有哪些?

《6国论》知识点整理

1、文学常识 苏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北宋散文家,有《嘉佑集》,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3苏”

2、字音 贿赂huìlù获邑yì厥jué暴霜露pù荆棘jīngjí草芥jiè安寝qǐn弥繁í与嬴yíng洎jì谗言chǎn胜负之数shù

3、通假字 暴霜露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暴秦之欲无厌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4、古今异义 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古义:它实际上的数量今义:实际上 思厥先祖父古义:祖辈和父辈今义:父亲的父亲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义:致,以至于&,今义:连词表示另提1事 可谓智力孤危古义:智谋和力量今义:理解事物的能力 下而从6国破亡之故事古义:先例,旧事 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有关人物的事情 后秦击赵者再古义:两次今义:又,又1次 然后得1夕安寝古义:这样以后 今义:表示1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1件事情 刺客不行古义:不去行刺今义::能力、本事欠缺;水平不高

5、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日削月割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名词作动词下而从6国破亡之故事/义不赂秦 以地事秦秦人食之不得下咽 动词的使动用法李牧连却之 形容词作动词不能独完/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6、1词多义 兵非兵不利而秦兵又至矣 斯用兵之效也 暴暴霜露暴秦之欲无厌 事以地事秦下而从6国破亡之故事 犹犹抱薪救火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终终继5国迁灭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始始有远略始速祸焉 向并力西向向使3国各爱其地 得较秦之所得此言得之 然后得1夕安寝诚不得以 非非兵不利谪戍之众,非抗于9国之师也 势有如此之势其势弱于秦 亡诸侯之所亡,与战败所亡者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固独夫之心,日益骄固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7、文言虚词 而 连词,表因果赂秦而力亏/战败而亡 连词,表修饰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连词,表转折而秦兵又至矣/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与赢而不助5国也/燕虽小国而后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连词,表并列2败而3胜 连词,表承接而从6国破亡之故事 之 结构助词,的破灭之道也/诸侯之地有限/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结构助词,的较秦之所得/诸侯之所亡/秦国之所大欲 定语后置的标志苟以天下之大 代词子孙视之不甚惜/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此言得之/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以 介词,因为不赂者以赂者丧/洎牧以谗诛 介词,凭借秦以攻取之外/苟以天下之大 连词,相当于“而”可翻译为“才”以有尺寸之地 介词,把举以予人 介词,用以地事秦/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为动词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为国者 表被动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其 代词,它其实亦百倍/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代词,他们的能守其土 则连词,就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连词,那么则秦国之所大欲 与动词与赢而不助5国也 介词,跟,同,表比较的对象与战胜而得者 连词,和,同,表并列6国与秦皆诸侯

8、重点词语 始速祸焉2.6国互丧,率赂秦耶 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4.向使3国各爱其地

9、文言句式 判断句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夫6国与秦皆诸侯 灭6国者6国也,非秦也 省略句 举以予人 起视4境,而秦兵又至矣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至丹以荆卿为计 倒装句 其势弱于秦 赵尝5战于秦 苟以天下之大 被动句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洎牧以谗诛 十、重要语句 6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翻译:6国的灭亡,并不是武器不锋利,仗打不好,弊病在于拿土地贿赂秦国拿土地贿赂秦国就要亏损,这就是灭亡的原因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翻译: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贪心永远没有满足,诸侯送给秦国的土地越多,秦国对诸侯的侵略也越急所以用不着作战,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决定清清楚楚了以至于发展到全部覆亡,从道理上说本来应该这样 向使3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翻译:以前假使韩魏楚3国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齐国不依附秦国刺客不去,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道理,假如与秦国相比较,也许还不容易判断呢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翻译:唉!用贿赂秦国的土地来封赏给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意来礼遇天下的奇才,齐心合力地向西进军,那么,我恐怕秦国人吃饭都咽不下咽喉去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翻译:真可悲啊!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于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不要使被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啊!。

高中必须掌握的古代文化常识有哪些?



3、高中必须掌握的古代文化常识有哪些?

高中必须掌握的古代文化常识有如下:

1、初唐4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3国:魏、蜀、吴。

3、4大古典名著:《红楼梦》、《3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4、4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5、世界4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

6、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7、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8、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5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1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高考常考文化常识有哪些?



4、高考常考文化常识有哪些?

高中必背古诗词其实在高考真题中只占了6分的分值,主要是名句默写,分值最大的是课外的文言文和古代诗歌的阅读理解,这两个阅读理解分值占了30分。而想拿下文言文阅读,必须掌握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1考试(Nationwide Unified Examination for Admissions to Gener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1考试是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设置的全国性统1考试,每年6月7日-10日实施。参加考试的对象是全日制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招生分理工农医(含体育)、文史(含外语和艺术)两大类。中国有1300多年科举考试的历史,这1制度曾显示出选拔人才的优越性,深深地影响了东亚各国。1905年,清廷出于发展新教育、培养实用人才的需要,废除了科举制度,转而引进西方的学校考试制度。中国现代高考制度的建立,就有这样两个重要来源:1是科举考试制度所形成的传统考试思维和价值,2是西方现代考试制度的模式和手段。

2十4节气文化常识有哪些?



5、2十4节气文化常识有哪些?

2十4节气文化常识有如下:

1、立春:每年的2月4日或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2、雨水:每年的2月19日或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3、惊蛰: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4、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5、清明:每年的4月4日或5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6、谷雨:每年的4月20日或21日,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7、立夏:每年的5月5日或6日,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8、小满:每年的5月21日或22日,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9、芒种:每年的6月5日或6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