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国演义》的文学常识 请写出两个源于《三国演义》的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有关三国演义的问题文学常识

关于《3国演义》的文学常识 请写出两个源于《3国演义》的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



1、关于《3国演义》的文学常识 请写出两个源于《3国演义》的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

《3国演义》 1.《3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5关斩6将、水淹7军、败走麦城. 2.《3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3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火烧赤壁、7擒孟获、6出祁山、空城计智退司马懿、挥泪斩马谡等. 3.《3国演义》中桃园3结义的3弟兄分别是双股剑的刘备,使丈8蛇矛枪的张飞和使青龙偃月刀的关羽. 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3国演义》的开篇词. 5.写出两个与“3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3顾茅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6.诸葛亮是《3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例如: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空城计. 7.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3国演义》赤壁之战(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深化而来的. 请再写出源于《3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成语: 3顾茅庐 故事: 刘备3请诸葛亮; 成语: 身在曹营心在汉 故事: 徐庶人在曹营不献1策 8.“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这首诗说的是《3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1段故事.这个故事是 煮酒论英雄 . 9.下面的1幅对联概括了诸葛亮1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6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收2川,排8阵,6出7擒,5丈原前,点4十9盏明灯,1心只为酬3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3顾:3顾茅庐 6出: 6出祁山 东和: 东和孙吴 收2川:收取东川、西川 7擒: 7擒孟获 北拒: 北拒曹魏 排8阵:摆设8阵图。

有关3国演义的问题文学常识



2、有关3国演义的问题文学常识

《3国演义》全名《3国志通俗演义》,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著,为中国第1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中国古典4大名著之1,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3国演义》中主要人物被称为 “3绝” 的分别是:“奸绝”--曹操,“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 《3国演义》反映了丰富的历史内容,人物名称、地理名称、主要事件与《3国志》基本相同。人物性格也是在《3国志》留下的固定形象基础上,才进行再发挥, 这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套路。历史演义小说大多是虚实相间,主实重虚;古今兼顾,批古判今;1段故事,叙说两朝的情,1个人物,兼具两朝的性。《3国演义》1方面反映了真实的3国历史,照顾到读者希望了解真实历史的需要;另1方面,根据明朝社会的实际情况对3国人物进行了1定程度的夸张、美化、丑化等等,给予读者1些的启发,照顾到读者希望增长见识,统治者希望巩固统治的需要。它不但比较真实地反映了3国历史的真实面貌,还反映了许多明朝社会内容。 3国是1个与明朝迥乎不同的时代,它没有青楼与赌场,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奉行儒家文化,宣扬仁、义、道、德、礼、信、忠、贞、孝、廉、善、美、真,是汉文化的再体现。再对比宋朝、元朝和明朝,它们都有着大量的青楼和赌场,虽然儒家文化是官方文化,但佛教文化在社会各阶层中的影响力更大。因为青楼、赌场等异域民风长久发展,从而使民间渐渐奉行的是兼具华夏文化特点和西域文化特点的市井文化。骄、奢、淫、逸、假、丑、恶、奸、强取豪夺思想在民间广泛宣扬。印度社会的浪漫主义作风和佛教文学的浪漫主义文风也在宋朝、元朝和明朝社会有着长久地发展。传奇小说、历史演义小说等浪漫主义文学得到极大发展,官场和战场也都成了游戏场,浪漫主义风行,岳飞遭遇莫须有罪名就是1个很典型的例子。3国时代与宋朝、元朝和明朝相比,统治思想、官场风气、社会生态、世态人心差别巨大,古今对比强烈,能充分发挥历史演义小说穿越、批判的艺术特点,让文字更诙谐有趣,人物形象更有艺术张力,同时还保留知识含量这点实枪货,所以使它成为第1部被集结成书的历史演义小说。

关于3国演义 的文学常识和习题.



3、关于3国演义 的文学常识和习题.

3国中的典故,成语 覆巢之下无完卵 赔了夫人又折兵 士别3日当刮目相看 煮豆燃萁 3顾茅庐 望梅止渴 小巫见大巫 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司马昭之心 路人皆知 识时务者为俊杰 看3国掉眼泪-为古人担忧 孔明耍羽扇-出计不出面 关公耍大刀-拿手好戏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关老爷面前耍大刀-不自量力 张飞卖豆腐-货不硬人硬 张飞卖秤砣-人强货硬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徐庶进曹营-1言不发 周瑜打黄盖-1个愿打1个原挨 7神 8献 9字歌 7神;华佗神医 孔明神算 赵云神勇 关公神威 张飞神声黄忠神箭 管络神卜 8献;孙策献玉玺 王允献貂禅 曹操献宝刀 庞统献连环 阚泽献降书 黄盖献苦肉 孔明献空城 张松献地图 9字歌;单刀赴会 2嫂过关 3请诸葛 4别徐庶 5马破曹 6出祁山 7擒孟获 8卦阵图 9伐中原 、髀肉复生(刘备):形容长期清闲,事业毫无成就。

2、后患无穷(刘备):指给将来留下的祸患无穷无尽。

3、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比喻得到了与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非常合适的环境。

4、3顾茅庐(刘备与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后用来比喻多次专诚拜访。

5、初出茅庐(诸葛亮):形容刚出来做事,缺乏实际经验,比较幼稚。

6、虎踞龙盘(诸葛亮):形容南京地势的雄伟。

7、集思广益(诸葛亮):指集中众人的意见,扩大工作的效果。

8、鞠躬尽瘁(诸葛亮):形容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9、空城计(诸葛亮):指1种作战方法。 1

0、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1

1、捉刀(曹操和手下的名将崔琰):指代人写文章。 1

2、才占8斗(曹植):形容学问高,文采好。 1

3、7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学高超,文思敏捷。 1

4、超群绝伦(关羽):形容高出众人之上,没有人能与其相比。 1

5、1身是胆(赵云):形容胆量极大。 1

6、顾曲周郎(吴国都督周瑜):形容欣赏音乐或听歌、听戏很内行。 1

7、巢毁卵破(孔融的两个儿子):比喻国家或集体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员当然不能幸免。 1

8、坚壁清野(曹操的谋士荀彧)指饿死、困死敌人的1种作战方法。 1

9、如嚼鸡肋(杨修)比喻很乏味。 2

0、老牛舐犊(杨修的父亲杨彪):比喻父母爱抚子女。 2

1、势如破竹(杜预):比喻军队1路连打胜仗,形势好比用刀劈竹竿1样的顺利。 2

2、车载斗量(吴国的中大夫赵咨):形容数量很多并不稀罕。 2

3、断头将军(巴郡太守严颜):形容壮士英勇不屈,宁死不降。 2

4、吴下阿蒙(吴国名将吕蒙):形容没有学识的粗人。 2

5、想当然(孔融):形容没有事实根据的主观臆断。 2

6、兵贵神速(魏国谋士郭嘉):指用兵贵在神奇而快速。 2

7、出言不逊(张郃):形容说话不客气,没有礼貌。 2

8、大器晚成(崔琰):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能成器。 2

9、负重致远(人称“凤雏”的庞统,陆绩,顾邵):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 3

0、乐不思蜀(刘禅):比喻乐而忘本。 清尘浊水 释源:曹植《7哀》诗。其诗曰:“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说解:这是1首思妇之怨诗,写明月之夜,思妇登楼企盼夫归的哀怨情怀。“清路尘”盖喻征夫,“浊水泥”乃抒情主人公自喻。两句比喻说明其“浮沉各异”之势,无以相会。1说“清路尘”喻曹丕,“浊水泥”喻自己,说明“浮沉各异势”的骨肉之亲,不得会合。 后遂以“清尘浊水”比喻人的身份、处境不同,彼此隔绝而无法会台。明李昌祺《剪灯余话·田洙遇薛涛联句记》:“歙漆阿胶忽纷解,清尘浊水何由逢?” 平视获罪 释源:《3国志》裴松之注。《3国志·魏志·刘帧传》:“帧以不敬被刑,刑竟署吏。”裴注:《典略》曰:“太子尝请诸文学,酒酣坐欢,命夫人甄氏出拜。坐中众人咸伏,而帧独平视。太祖闻之,乃收帧。” 说解:依封建礼制,臣面君自当伏拜,既赐平身乃敢平视。刘帧平眼正视曹丕夫人——后来的甄皇后,曹操故以不敬治其罪。 后以“平视获罪”比喻对女子不敢公然相看。唐李商隐诗《天平公座中呈令狐相公》后两句“虽然同是将军容,不敢公然仔细看”,即暗中反用刘帧平视甄夫人而获罪之事。 煮豆燃萁 释源:《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7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说解:“煮豆燃萁”比喻曹丕曹植兄弟2人同胞手足自相残杀。后世用以比喻骨肉相残,如清浴日生《海国英雄记·投诚》“因此上蔑王章,残百姓,煮豆燃萁,惹朝廷劳兵转饷。”或称曹植之才,以“7步成诗”或“7步成章”、“7步之才”比喻人有才气,文思敏捷,如《醒世恒言》:“从来宠贵起猜疑,7步成诗亦可为。堪叹釜萁仇未已,6朝骨肉尽诛夷。”明高明《琵琶记·春宴杏园》:“休道是7步成章。”《初刻拍案惊奇》:“适间秋千词,虽是流丽……真个7步之才,也不过如此。” 才高8斗 释源:5代·李瀚《蒙求》:“谢灵运尝云:‘天下才共有1石,子建独得8斗,我得1斗,自古及今同用1斗。”宋缺名《释常谈》于此亦有记述。 说解:谢灵运赞赏曹植的才华,称他占天下才十分之8,是溢美之辞。后以“才高8斗”形容人文才极高。如《平鬼传》:“大唐德宗年间,有1名甲进士,姓钟名馗,字正南,终南山人氏,才高8斗,学富5车。”又作“8斗才”。李商隐《李义山诗集·可叹》:“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8斗才。” 司马昭之心 释源:《3国志》裴松之注。《3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5月已丑,高贵乡公卒,年2十。”裴注:“《汉晋春秋》:帝见威权日去,不胜其忿。乃召待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谓曰‘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 说解:高贵乡公曹髦眼看皇权旁落,曹魏江山毁败有日,气愤不已地说出这句话,意在告诉亲信,司马昭篡权之意昭然若揭,义当共谋之。后以“司马昭之心”比喻人所共知的阴谋或野心。如《毛泽东选集·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盖自汪精卫倡言反共亲日以来,张君励、叶青等妖人和之以笔墨,反共派、顽固派和之以磨擦。假统1之名,行独霸之实。弃团结之义,肇分裂之端。司马昭之心,固已路人皆知矣。”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释源:《3国演义》4十9回: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6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说解:原意是周瑜定计火攻曹操,作好了1切准备,忽然想起不刮东风无法胜敌。后以此比喻1切准备工作全部作好,等待行动。 扇火止沸 释源:《3国志》裴松之注。《3国志·魏志·陶谦传》:“初平4年,太祖征谦,攻拨十余城,至彭城大战。谦兵败走,死者数万,泗水为之不流。谦退守郯。太祖以粮少引军还。”裴注:“《吴书》曰:曹公父于泰山被杀,归咎于谦。欲伐谦而畏其强,乃表令州郡1时罢兵。诏日:‘今海内扰攘,州郡起兵,征夫劳瘁,寇难未弭,或将吏不良,因掾讨捕,侵侮黎民,离害者众;风声流闻,震荡城邑,丘墙惧于横暴,贞良化为群恶,此何异乎抱薪救焚,扇火止沸哉?’” 说解:沸,沸腾,指开水。原意是用扇风助火的办法来阻止水的沸腾。比喻处事方法适得其反。 穷途之哭 释源:《魏氏春秋》。《世说新语·栖逸》:“阮步兵啸闻数百步。”刘孝标注:《魏氏春秋》:“阮籍常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痛哭而反。”《晋书·阮籍传》亦载其事,文字略同。 说解:阮籍不拘礼俗,行不由径。“穷途之哭”本指他因车无路可行而痛哭,也形容因身处困境而悲哀。如王勃《膝王阁序》:“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北周《庚子山集·拟咏怀诗(之4)》:“唯彼穷途哭,知余行路难。” 浮瓜沉季 释源: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昔日南皮之游,诚不可忘,……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 说解:浮瓜沉李,本谓把瓜和李子放到水中,后指用冷水果解暑,或为消夏乐事之称。5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唐都人伏天,于风亭水榭,雪槛水盘,浮瓜沉李,流杯曲沼,通夕而罢。”苏轼《答苏伯固3首》:“位计龙舒为多,大盆如命取去,为暑中浮瓜沉李之1快也。” 迅风振秋叶 释源:《3国志·魏志·辛毗传》:“袁尚攻兄谭于平原,谭使毗诣太祖求和。太祖将征荆州……毗对曰:‘……今往攻邺,尚不还救,即不能自守。还救,即谭踵其后。以明公之威应困穷之敌,击疲弊之寇,无异迅风之振秋叶矣。’” 说解:迅,迅疾。振,摇落。迅风振秋叶,即急风横扫秋叶,形容气势之强,不可阻挡。又作“秋风落叶”,乃引申用法,形容1扫而光。宋·洪迈《夷坚乙志·齐先生》:“诸公见其高门华屋,上干霄汉,3年之后无1瓦盖头矣……虽蹇驴亦无有矣,人言秋风落叶,此真是也。” 梁上君子 释源:《后汉书·陈蹇传》:“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蹇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 ‘夫人不可不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 说解:梁上君子,本指栖身陈蹇宅中房梁之上欲行盗窃的人。后泛指窃贼。苏轼《东坡志林》3:“近日颇多贼,两夜皆来人吾室。吾近护魏王葬,得数千缗,略已数去,此梁上君子当是不知耳。” 回答者:帅帅的老木匠 - 探花 十级 7-7 08:31 3国成语 1手包办 【出处】3国志魏志典韦传:「韦1手建之」 1举两得 【出处】3国志魏志臧洪传:「将以安社稷,1举两得。」 1臂之力 【出处】3国演义第2十回:「愿助兄1臂之力,共诛国贼。」 1亲芳泽 【出处】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无御。」 7步成诗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7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3顾茅庐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3顾臣于草庐之中。」 下笔成章 【出处】3国志魏志文帝纪:「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 不出所料 【出处】3国演义第3十1回:「丰在遇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不由分说 【出处】3国演义第十3回:「李傕随后掩杀,郭汜兵退,车驾冒险出城,不由分说,竟拥到李傕营中。」 不知所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不容偏废 【出处】3国志蜀志魏延传:「不忍有所偏废。」 乘虚而入 【出处】魏志袁绍传:「将军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 5内如焚 【出处】蔡琰悲愤诗:「奈何不顾思,见此崩5内。」 人生如寄 【出处】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忧何为?」曹植仙人篇:「俯观5岳间,人生如寄居。」 仰人鼻息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鼓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 伯仲之间 【出处】曹丕典论:「傅说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位极人臣 【出处】吴志孙綝传:「因缘肺腑,位极人臣。」 作奸犯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偃旗息鼓 【出处】3国志蜀志赵云传注:「偃旗息鼓,曹军疑有伏兵,引去。 出言不逊 【出处】3国演义第2十3回:「此人出言不逊,何不杀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处】3国演义第1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初出茅庐 【出处】据3国演义所载,诸葛亮初出茅庐,佐刘备用兵,观与张飞不服,行事诸多困难。 刮目相待 【出处】3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3日,即更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出处】3国演义第2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与阉宦共饮耶?」 危急存亡之秋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今天下3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出处】司马昭在曹髦在位时,为大将军,专管国政,自封为相国,不久封为晋公,昭还假装不接受。髦很生气地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名不虚传 【出处】3国演义第4十5回:「兵精粮足,名不虚传。」 同符合契 【出处】3国志吴志孙传注:「1与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 吴下阿蒙 【出处】3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3日,即更刮目相待。』」 敝帚千金 【出处】曹丕?典论论文:「里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见自见之患也。」 廊庙之器 【出处】3国志蜀志许靖传:「虽行事举动,未悉允当,蒋济以为大较有廊庙之器也。」 才高8斗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1石,曹子建独得8斗,我得1斗,自古及今共享1斗。」 手不释卷 【出处】曹丕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指日可待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探囊取物 【出处】3国演义第4十3回:「我向曾文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 文思泉涌 【出处】文选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 旦夕之危 【出处】3国志蜀志孟光传:「旦夕之危,倒悬之急。」 明眸善睐 【出处】文选曹植洛神赋:「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月明星稀 【出处】文选魏武帝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3匝,何枝可依?」 土崩鱼烂 【出处】陈琳?与魏文帝书:「焉肯土崩鱼烂哉!」 如入无人之境 【出处】3国演义第7回:「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如鱼得水 【出处】3国志诸葛亮传:「先主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妄自菲薄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以塞忠谏之路也。」 孑然1生 【出处】3国志吴志陆瑁传:「孑然无所凭赖。」 对酒当歌 【出处】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屈指可数 【出处】3国志魏志张合传:「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 周郎顾曲 【出处】3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3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顾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呼风唤雨 【出处】3国演义第1回:「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 品头论足 【出处】3国志魏志何晏传注:「晏方用事,自以为1时才俊,常为名士品目。」 回肠荡气 【出处】魏文帝大墙上蒿行:「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3国演义》不仅展现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卓绝的军事和政治谋略,摇曳多姿的人物风采,而且“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其中有不少广为流传的成语典故。 3顾茅庐 东汉末年,诸葛亮躬耕南阳,刘备为了敦请他辅佐自己打江山,求贤心切,3次拜访隐居在隆中草屋里的卧龙诸葛孔明。后用次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也比喻诚心诚意的邀请或访问。 初出茅庐 诸葛亮看到天下战乱不息,百姓苦难深重,答应出山,就和刘备同回新野。此时,曹操派大军攻陷了刘表次子驻守的荆州,又来攻打刘备。刘备兵单将寡,形势危急,诸葛亮设计在博望坡伏兵,以火攻使曹军惨败。当时人们以诗赞颂诸葛亮:“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谈笑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1功。”后称初次出来做事为初出茅庐,或用以比喻刚步入社会,在工作和处事方面欠缺经验。 舌战群雄 曹操大军沿江结寨,准备并吞江东。东吴君臣惊疑忧惧,是和是战难以定夺。诸葛亮运用谋略,与东吴群臣纵论天下大事,巧舌辩驳,说服他们和孙权要与刘备联合抗曹。才有后来的赤壁之战。此成语原指与众多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指与很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锦囊妙计 孙权用公瑾之计,引刘备入东吴招亲,要挟刘备交还荆州。诸葛亮在他临行前交给赵云3个用锦做成的袋子,吩咐说:“内封3条神妙计策,到时依次打开行事。”赵云和刘备、孙乾率5百军士到南许,依锦囊妙计破了公瑾计策,娶了孙权之妹孙尚香逃回荆州。让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这成语是比喻及时解救危急的好办法。 羽扇纶巾 诸葛亮积劳成疾,临终与众将诀别,并安排了军国大事。他死后虽秘不发丧,但司马懿见蜀兵后 退已知真相,故催军速追。突然5丈原上炮响旗飘,诸葛亮端坐4轮车出现,,他羽扇纶巾。魏军见诸葛亮尚在,弃甲逃命,溃不成军。两日后,司马懿方知车上是木人。此成语形容诸葛亮的装束,也形容谋士镇定自若的潇洒风度。 鼎足3分 赤壁1战奠定了3足鼎立的局面。魏、蜀、53方激烈斗争,最后却“权归司马”结束了3国纷争局面。所以,《3国演义》的结尾两句是:“鼎足3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射是以鼎的3足比喻3方分立相持的局面。 在《3国演义》里,还有“过5关斩6将”、“乌合之众”、“缓兵之计”、“死心塌地”、“虚张声势”、“步步为营”等成语,就不多说了~~~~。

3国演义的文学常识



4、3国演义的文学常识

《3国演义》全名为《3国志通俗演义》(又称《3国志演义》),是中国古典4大名著之1,也是中国第1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3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3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1统3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3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1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1群叱咤风云的3国英雄人物。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3国鼎立、3国归晋5大部分。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1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作者罗贯中将兵法3十6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3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1部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第1部文人长篇小说。扩展资料:《3国演义》以人物为载体形象地衍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即仁、义、礼、智、信、勇等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中的核心因素。《3国演义》通过魏、蜀、吴3国的故事,揭示了“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发展规律。《3国演义》采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冗侧出,波澜曲折,摇曳多姿。又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后呼应,彼此关联,环环紧扣,层层推进。参考资料来源:。

20 《3国演义》相关的文学常识(名句、歇后语等)



5、20 《3国演义》相关的文学常识(名句、歇后语等)

关于《3国演义》的文学常识 帮帮忙吖!!!



6、关于《3国演义》的文学常识 帮帮忙吖!!!

《3国演义》 1.《3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5关斩6将、水淹7军、败走麦城。 2.《3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3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火烧赤壁、7擒孟获、6出祁山、空城计智退司马懿、挥泪斩马谡等。 3.《3国演义》中桃园3结义的3弟兄分别是双股剑的刘备,使丈8蛇矛枪的张飞和使青龙偃月刀的关羽。 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3国演义》的开篇词。 5.写出两个与“3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3顾茅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6.诸葛亮是《3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例如: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空城计。 7.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3国演义》赤壁之战(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深化而来的。 请再写出源于《3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成语: 3顾茅庐 故事: 刘备3请诸葛亮; 成语: 身在曹营心在汉 故事: 徐庶人在曹营不献1策 8.“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这首诗说的是《3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1段故事。这个故事是 煮酒论英雄 。 9.下面的1幅对联概括了诸葛亮1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6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收2川,排8阵,6出7擒,5丈原前,点4十9盏明灯,1心只为酬3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3顾:3顾茅庐 6出: 6出祁山 东和: 东和孙吴 收2川:收取东川、西川 7擒: 7擒孟获 北拒: 北拒曹魏 排8阵:摆设8阵图。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