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中国古代文化常识》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1、《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王力 主编)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 http://**/s/1ZGNlB4yahyrmnAougcYU6g 提取码: 9wp9书名: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作者:王力 主编豆瓣评分:9.4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年份:2014-11页数:272内容简介:编辑推荐你知道武王克商的繁复真相么?你知道我们所能见到的有关猫的最早实物么?你知道知名的司母戊鼎有1个假耳朵么?你知道孟姜女姓姜不姓孟么?你知道汉代穿深衣的人所穿的裤子是露屁股的开裆袴么?你知道最古老的同心结是什么样子么?你知道黄帝战蚩尤的真相么?你知道最古老的酒瓶出现在6000年前么?你知道猪肉的“腥”字本来是什么意思么?你知道中国近3500年来经历过何等让人匪夷所思的3次大规模变冷么?精彩内文:全彩版在黑白版的基础之上,精勘精校,完善并增补了与中国古代文化相关的考古新知,而且进1步提高了图片解析力。精良印刷:内文选用优质日本进口纸张,用顶尖级德国海德堡4色印刷机印刷,并根据文物实物对印刷颜色做了校正,以期对文物影像做到高度还原。内容简介本书是王力教授主持并召集众多专家共同编写的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简明读本,出版50余年来前后历经4次重要修订,到今天仍然是大众认识中国古代文化面貌最重要、最全面的基础参考书。全书分礼俗、宗法、饮食、衣饰等十4个方面。本书曾在港台地区出版并被译成日、韩等语言流行于海内外。本次修订突破了以往的模式,特聘请在美国任教的汉学专家刘乐园(Lewis Eden),以中国考古学黄金时代的成果为出发点,通过近世考古发现与传统文献相结合的“古史新证”,从考古学和人类学的角度增补最新文化研究成果。修订的文稿和图片注释无1句空话,深入浅出,新意连连,水平之高为数十年来同类出版物中之翘楚。修订的内容中增加了1部分与文稿相配合的图片,某些关键文物的照片解析力之高也是惊人的。完成后的修订版文稿,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修订委员会还专门为有兴趣的中学生阅读本书扫清了字词和基本概念上的障碍。作者简介:主编简介王力(1900~1986),字了1,广西博白人。北京大学中文系1级教授,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1,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师从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陈寅恪等。后留学法国,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校教授。著有《汉语诗律学》《汉语史稿》《中国语言学史》《同源字典》等4十余部,主编有《古代汉语》《王力古汉语字典》等,翻译有波德莱尔的《恶之花》(诗集)等3十余部。执笔者简介(部分)马汉麟(1919~1978),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师从王力等先生,先后执教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南开大学中文系。1961年,马汉麟先生应邀参加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的编写工作,为这1学科的教学与教材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审校者简介(部分)姜亮夫(1902~1995),国学大师。著有《楚辞书目5种》《古文字学》《敦煌学概论》等。叶圣陶(1894~1988),著名作家、教育家。曾主编《小说月报》。著有《倪焕之》《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修订者简介刘乐园,北京大学教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2、《中国古代文化常识》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王力 主编)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 http://**/s/1KL7HtpYjxHK1kaZZEYtQVQ 提取码: ha2y 书名: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作者:王力 主编豆瓣评分:9.4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年份:2014-11页数:272内容简介:◎编辑推荐 你知道武王克商的繁复真相么?你知道我们所能见到的有关猫的最早实物么?你知道知名的司母戊鼎有1个假耳朵么?你知道孟姜女姓姜不姓孟么?你知道汉代穿深衣的人所穿的裤子是露屁股的开裆袴么?你知道最古老的同心结是什么样子么?你知道黄帝战蚩尤的真相么?你知道最古老的酒瓶出现在6000年前么?你知道猪肉的“腥”字本来是什么意思么?你知道中国近3500年来经历过何等让人匪夷所思的3次大规模变冷么?精彩内文:全彩版在黑白版的基础之上,精勘精校,完善并增补了与中国古代文化相关的考古新知,而且进1步提高了图片解析力。精良印刷:内文选用优质日本进口纸张,用顶尖级德国海德堡4色印刷机印刷,并根据文物实物对印刷颜色做了校正,以期对文物影像做到高度还原。◎内容简介本书是王力教授主持并召集众多专家共同编写的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简明读本,出版50余年来前后历经4次重要修订,到今天仍然是大众认识中国古代文化面貌最重要、最全面的基础参考书。全书分礼俗、宗法、饮食、衣饰等十4个方面。本书曾在港台地区出版并被译成日、韩等语言流行于海内外。本次修订突破了以往的模式,特聘请在美国任教的汉学专家刘乐园(Lewis Eden),以中国考古学黄金时代的成果为出发点,通过近世考古发现与传统文献相结合的“古史新证”,从考古学和人类学的角度增补最新文化研究成果。修订的文稿和图片注释无1句空话,深入浅出,新意连连,水平之高为数十年来同类出版物中之翘楚。修订的内容中增加了1部分与文稿相配合的图片,某些关键文物的照片解析力之高也是惊人的。完成后的修订版文稿,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修订委员会还专门为有兴趣的中学生阅读本书扫清了字词和基本概念上的障碍。作者简介:◎主编简介王力(1900~1986),字了1,广西博白人。北京大学中文系1级教授,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1,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师从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陈寅恪等。后留学法国,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校教授。著有《汉语诗律学》《汉语史稿》《中国语言学史》《同源字典》等4十余部,主编有《古代汉语》《王力古汉语字典》等,翻译有波德莱尔的《恶之花》(诗集)等3十余部。◎执笔者简介(部分)马汉麟(1919~1978),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师从王力等先生,先后执教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南开大学中文系。1961年,马汉麟先生应邀参加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的编写工作,为这1学科的教学与教材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审校者简介(部分)姜亮夫(1902~1995),国学大师。著有《楚辞书目5种》《古文字学》《敦煌学概论》等。叶圣陶(1894~1988),著名作家、教育家。曾主编《小说月报》。著有《倪焕之》《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关于色彩知识的常识



3、关于色彩知识的常识

色彩是我们观察事物的第1认知,是最能触动我们感官的视觉元素。色彩可以激发我们的联想,刺激我们的情绪。在设计中,色彩的合理运用1直是个很重要的课题。相信大多数人都对色彩有所了解,在这里让我们做个复盘,1起来回忆下关于色彩的部分常识。   色彩常识   色彩是什么   色彩是可见光的作用所导致的视觉现象。光是1种电磁波,不同波长的可见光投射到物体上,1部分被吸收,1部分被反射进入人眼,大脑再把这种刺激反映成色彩信息。所以说,没有光,就没有色彩可言。   色彩3要素   色彩的3要素包括色相,明度,饱和度。   色相作为色彩的首要特征,它指的是色彩的相貌,是我们区分不同颜色的判断标准。色相由原色、间色和复色构成,且色相是无限丰富的。   明度,即色彩的亮度,明度反映的是色彩的深浅变化,1般情况下在颜色中加入白色,明度提高,加入黑色,明度降低。   饱和度即纯度,指色彩的鲜艳程度。纯度越高,色彩越鲜明,纯度越低,色彩越黯淡。   色彩分类   1.原色:色彩中不能再分解的基本色称为原色。通原色能合成出其它色,而其他色不能还原出原色。色光3原色为红、绿、蓝,与之对应的便是我们常常提到的RGB。   2.间色:由两个原色混合得间色。色光3间为品红、黄、青。颜料3原色指橙、绿、紫。   3.复色:由原色与间色混合,或间色与间色混合而成的色彩。复色中包涵全部3原色,只是3原色的比例不同。   色彩渊源   中西方艺术的发展背后是两种不同的色彩观,1种是宗教的,感性的。1种是科学的,严谨的。西方艺术从基督教中衍生出来,从神学走向科学。背后的文化逻辑源于 亚里士多德的科学逻辑。而中国文化中的色彩观以阴阳5行及儒道玄禅为基础。下面我们概括的讲讲东西方各自色彩观的形成过程 。   东方   中国到现在为止还没有1套十分科学严密的色彩色彩理论体系,这与中国绵延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封建社会1直认同的色彩体系是建立在阴阳 5行基础之上的5行色彩学说,分别指赤,黄,青与黑白无色。所谓“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又有“土黄、金 白、木青、火赤、水墨”1说。在此基础上,封建社会自上而下实行严密的“色彩统治”,自明清开始黄色开始被定为皇家专用色彩,且老百姓值得穿布衣,着白 色,粉色等素色衣物,高纯度的色彩只在贵族间流行。所以这么看来,现在的中国人这么喜欢高彩度的色彩,如大红,大绿等也可以理解。因为她们对于色彩的需求 被压抑了太久,1旦这种规则被破除,便会井喷1样的爆发出来。色彩的搭配讲究完整性,1旦色相环中的1些色彩被禁止,将会破坏整体的色彩搭配体系。所以直 到现在,中国在无色说之上没有取得进1步的发展,也没有形成完整严密的色彩理论体系。我们的邻国日本丛明治维新时期就开始引进色彩学,并且在明治9年那么 早的期间在小学即已开设色彩学课程。直到当代,中国专业的色彩机构还是非常少,因此在色彩上还没有办法和发达国家对接。   西方   早在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就提出:“全部的色彩来源于光,没有光,就没有色彩,就什么也看不见。黄色是大地、绿色是水、兰色是天空大气、红色是火、黑色是黑 暗”。牛顿是西方色彩史上的开山鼻祖,著有《光学》1书,且通过3棱镜原理发现了光的7色原理。自牛顿开始,西方的色彩科学开始1步步发展下去,直至 100年前美国的色彩学进入成熟期,开始领军世界,其中最著名的便是 先生,今天各个行业里使用的蒙赛尔体系即为他所创造,(如图,蒙赛尔体系是用立体模型来表示颜色的1种方法),至此色彩的3属性(明度、彩度、色相)体系 初步确立。   因为色彩学早已被贯彻进西方社会每个相关领域,如建筑、服装、装饰、广告等。色彩的选择,不是简单的几个有品位的人就可以决定的,需要1套严谨的科学体系。其次,色彩科学被引进教育体系中,使得整体国民美学素质得以提升。这些都是是我们要向西方先进国家学习的。   色彩的感官特性   色彩可以调动我们某种特定的情绪,激活我们某种特定的感受。近年来,关于色彩心理学,色彩性格学说也越来越走俏,那么究竟色彩有哪些特点,能给人带来什么影响?这里我们大致整理1下。   色彩的冷暖   色彩的冷暖是人们在长时间的生活中积累的颜色感觉。且冷暖是个相对概念,因人而异,毕竟每个人的生活环境都不同。通常情况下,红色,橙色,粉色使人联想到火 焰和太阳等事物,让人感觉温暖。蓝色,紫色使人联想到蓝天冰雪等事物,让人感觉寒冷。色彩的冷暖特性经常被应用在日常设计之中。夏季炎热,电风扇必不可 少,电风扇的颜色大多为白色,极少数电扇是红色,橙色。虽然吹出的风是1样的,但红色电扇更容易让人产生热的感觉。同样在室内设计方面,冷色的装修风格使 人感觉凉爽。实验表明,暖色与冷色可以使人对房间的心理温度相差2~3 。   色彩的重量   色彩本身没有重量,只是1种抽象的感受。举个例子,如图同等大小的10吨重锤,黑色款看上去明显更重1些。我们经常讲黑色厚重,深沉。白色轻盈,活泼。其实 在我们在生活中使用这些形容词的时候就已经在潜意识里给两个颜色标注了重量。当人在无法用物理方法精确衡量物体重量时,往往就会不自觉地用情绪体验来进行 度量。这时对于色彩的感知就排上用场。色彩的重量规律,相同颜色明度越低感觉越重。饱和度越低的颜色感觉越重。   色彩的扩张性   做个实验,在两个大小,形状相同的形状里填入不同的色彩,如图上A,B。将AB组合到1起,会明显的发现A的形状要大于B。色相上,诸如红色,橘色等暖色系 色彩有扩张感。蓝,紫等冷色系色彩具有收缩感。明度上,越亮的色彩扩张感越强。越暗的色彩收缩感越强,尤其是黑色。色彩的扩张性在设计中有着广泛的运用, 以时装为例,深色系的服装显瘦,亮色系服装显胖,这似乎是任何人都知道的道理。在绘画中,合理利用色彩的扩张性对画面的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色彩的进退感   处于人眼相同距离的色彩,有的在前面,有的在后面。这便是色彩的进退感,即色彩在对比过程中产生了先后关系。1般来说,补色的对比最强烈,所以视觉上两块颜 色的前后关系最明显。“红1绿”、“黄1蓝”和“白1黑”3组补色组合中,具于前面的是红色,黄色和白色。从明度方面讲,明度高的在前,明度低的在后。从 饱和度方面讲,高饱和度色彩在前,低饱和度色彩在后。当我们进行设计工作时,可以利用色彩的进退特性来制造空间感,也可以利用它强调主体物。化妆时,眼影 通常使用深色就是利用这1原理来塑造眼窝的立体感。日本的插花艺术中,通常把颜色偏冷的花放在后面,把暖色系的花放在前面以制造纵深感。   色彩涵义   其实色彩本身是没有意义的,但色彩可以使我们联想到某种事物,或某段回忆,进而影响我们的情绪。人其实是靠着经验与习惯生活的,而色彩能够使我们联想到曾经 的经验与习惯,于是色彩也就有了意义,这意义不是色彩本身的,而是色彩背后所代表的事物带给我们的。色彩是很难被理性衡量的,不同的人看到色彩有各自不同 的感受,例如大部分人看到绿色会想起植物,生命等积极性的东西,但也有人会联想到绿帽子,因为他曾经被这样悲催的感情生活伤害过,他可以说自己讨厌绿色。 但我们刨除这些个别的元素,而选取大部分常规情况来看,色彩之于人们的含义是有大量共性存在的。这里我整理了1些常规的含义展示给大家。   色彩搭配   搭配方式   常见的搭配方式有单色搭配,近似色搭配,补色搭配,分裂补色搭配,原色搭配。如下图。   搭配原则   色彩的搭配方法有很多种,这里介绍1种我个人比较认同的方式。日本设计师まりっぺ提出70%,25%,5%的配色比例原则,画面中70%为底色,面积最大的 1块,往往画面的色调是有底色决定的。25%面积的为主色,画面的核心区域多使用主色区。5%为强调色,强调色在画面中起到华龙点睛的作用,强调色多使用 与主色对比度较大的颜色,也可以尝试利用色彩的互补关系来突出。   当然,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时候画面不会只有3中颜色。遇到这种情况时,まりっぺ 主张在现有的配色方案中进行切割,从而不影响配色比例。   色彩模式   常见的色彩模式有RGB,CMYK,HSB几种。RGB是色光显示模式,也是绝大多数电子显示频运用的模式。RGB分别指红绿蓝3个颜色,他们也被称为色光 3原色。根据光学原理,人眼中识别的颜色是物体反射的光波,当光波投射到人眼时,越多的色光叠加,颜色就越亮。电子屏幕中的每1个像素都有红绿蓝3色组 成,然后这3色分别以不同的明度组合显示各种色彩,在此基础上千万个像素以不同的色彩拼合成1副完整的画面。   CMYK通常指的是印 刷色彩系统,颜料的特性与色光相反,越叠加越黑,所以颜料的3原色必须是可以吸收R,G,B的色彩,也就是RGB的补色:青,洋红,黄色,由于不存在完美 的颜料,所以完美的黑色是无法通过叠加调和的,所以在这3色基础上加入了黑色。RGB与CMYK虽然是不同的色彩系统,但通常情况下,他们是可以互相转化 的。   与RGB与CMYK的色彩形成原理不同,HSB模式的色彩原理更符合色彩属性原则即色相,明度与饱和度。这也更符合人眼的判断 原理。H代表色相Hue,S代表饱和度Saturation,B代表亮度Brightness。在实际使用的时候较RGB与CMYK模式都要方便1些,在 此推荐设计师在调色的时候可以尝试这用1下。绘图软件通常都装有这个色彩模式。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4、《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王力 主编)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 http://**/s/1ZGNlB4yahyrmnAougcYU6g 提取码: 9wp9书名: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作者:王力 主编豆瓣评分:9.4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年份:2014-11页数:272内容简介:编辑推荐你知道武王克商的繁复真相么?你知道我们所能见到的有关猫的最早实物么?你知道知名的司母戊鼎有1个假耳朵么?你知道孟姜女姓姜不姓孟么?你知道汉代穿深衣的人所穿的裤子是露屁股的开裆袴么?你知道最古老的同心结是什么样子么?你知道黄帝战蚩尤的真相么?你知道最古老的酒瓶出现在6000年前么?你知道猪肉的“腥”字本来是什么意思么?你知道中国近3500年来经历过何等让人匪夷所思的3次大规模变冷么?精彩内文:全彩版在黑白版的基础之上,精勘精校,完善并增补了与中国古代文化相关的考古新知,而且进1步提高了图片解析力。精良印刷:内文选用优质日本进口纸张,用顶尖级德国海德堡4色印刷机印刷,并根据文物实物对印刷颜色做了校正,以期对文物影像做到高度还原。内容简介本书是王力教授主持并召集众多专家共同编写的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简明读本,出版50余年来前后历经4次重要修订,到今天仍然是大众认识中国古代文化面貌最重要、最全面的基础参考书。全书分礼俗、宗法、饮食、衣饰等十4个方面。本书曾在港台地区出版并被译成日、韩等语言流行于海内外。本次修订突破了以往的模式,特聘请在美国任教的汉学专家刘乐园(Lewis Eden),以中国考古学黄金时代的成果为出发点,通过近世考古发现与传统文献相结合的“古史新证”,从考古学和人类学的角度增补最新文化研究成果。修订的文稿和图片注释无1句空话,深入浅出,新意连连,水平之高为数十年来同类出版物中之翘楚。修订的内容中增加了1部分与文稿相配合的图片,某些关键文物的照片解析力之高也是惊人的。完成后的修订版文稿,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修订委员会还专门为有兴趣的中学生阅读本书扫清了字词和基本概念上的障碍。作者简介:主编简介王力(1900~1986),字了1,广西博白人。北京大学中文系1级教授,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1,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师从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陈寅恪等。后留学法国,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校教授。著有《汉语诗律学》《汉语史稿》《中国语言学史》《同源字典》等4十余部,主编有《古代汉语》《王力古汉语字典》等,翻译有波德莱尔的《恶之花》(诗集)等3十余部。执笔者简介(部分)马汉麟(1919~1978),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师从王力等先生,先后执教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南开大学中文系。1961年,马汉麟先生应邀参加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的编写工作,为这1学科的教学与教材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审校者简介(部分)姜亮夫(1902~1995),国学大师。著有《楚辞书目5种》《古文字学》《敦煌学概论》等。叶圣陶(1894~1988),著名作家、教育家。曾主编《小说月报》。著有《倪焕之》《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修订者简介刘乐园,北京大学教师。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