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阴阳文化五行是无稽之谈?高考历史中重要的古代文化常识积累,比如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等
1、为什么说阴阳文化5行是无稽之谈?
从5行理论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没有分清5行理论起源的层次问题。5行理论起源何时,结论必定是汉字产生以后。如果问5行观念产生何时,那应该追朔到中国先人掌握用火的远古时代,起源于中华文化的天时方位观。 要解答5行观念起源问题,那就要揭示远古先人的生产生活历史场景,这光靠翻查古代典籍是不能解决问题。当然远古历史无法完全真实地去复原,但是仍然可以根据考古资料、民族学资料和生活常识,发现和粗略了解远古先人刚刚学会用火的那个历史状态及其发展演变。不认清这1点,中医理论中的许多观点就讲不清楚,中医的科学性就不可能牢固清晰地树立起来。 从5行理论内容方面看,阴阳5行理论是中华文化的第1块基石,是中国文化起源与建构的重要因素之1,必然涉及许多学科内容。不论中医,还是易经等学科都以5行理论为本学科的基本理论,都建构有自己的5行理论,并且这些5行理论相互之间既有相同之处,也有着不同之处。科学准确地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5行理论体系,对于理解和解决中医存在的许多疑问和分歧有着重要意义。 从5行理论体系方面看,阴阳5行理论既然属于中华传统文化,必然有1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其表现形式随着观念的转变深入,1定有不同的建构模式。据现有资料可以认定,中医5行理论至少发展形成“45”和“56”两个系统。要想清晰地把握中医5行理论,必须分清中医5行“45”和“56”理论系统的异同。不承认或不认识“5行”观念从起源到完成至少有两种模式,要想讲清或者清晰把握中医理论也是不可能的。 当然,也有人认为阴阳5行理论等等完全是无稽之谈,都是封建迷信,把它们归为传统文化中的糟粕。要知道,中华文化的天时方位观念产生发展的时代,完全应该可以追朔到中华先人开始掌握用火的那个时代。现在看起来十分简单的分辨方位,把握时间,却是中华先人们在生产与生活实践中长期艰苦探索的结果,是他们必须具备的生产技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既是他们关乎生死的大学问,也是中华先人最先产生的文化观念之1。
2、高考历史中重要的古代文化常识积累,比如阴阳5行,天干地支等
这属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属于天文历法,因为古代使用干支纪念法,当然现在仍在使用,十2生肖就是和十2地支对应的。(很不幸的是现代很多小人拿此来算命欺骗老百姓) 5行是中国古代的1种物质观。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5行指:金、木、水、火、土。认为大自然由5种要素所构成,随着这5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5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5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如果说阴阳是1种古代的对立统1学说,则5行可以说是1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 什么是5行 在中国古代哲学所记载,5行是宇宙万物的基本元素,它们是金、 木、水、火、土,而它们之间也存有相生相克的关系。 5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5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5行的性质 木、火、土、金、水5行的各个性质,依次如下: 木-好华美,且具有风雅的个性。木性代表仁,就是又慈爱,又行善的意思。 火-性情急躁,而富有自尊心。火性代表礼,就是为人谦让谨慎,敬上而不欺下。 土-性情温厚笃实,而具有自信心。土性代表信, 就是又诚实又温厚诚恳之意。 金-性情刚强,而具有自尊心。金性代表义,就是崇善弃恶,事事都顺理。 水-人聪明,并能推测事物。水性代表智, 就是观察事物详细,对于任何事能预知前兆,善理权谋术事。 也可以说是仁、义、礼、智、信的5常。 中医5行相生相克图 5脏:木性为肝脏;火性为心脏;土性为脾脏;金性为肺脏;水性为肾脏。 5色:木代表青色;火代表红色;土代表黄色;金代表白色;水代表黑色。 5行相生相克 5行相生 5行相克 5行相冲 5行相生相克原理 5行有‘5行相生’和‘5行相克’。‘5行相生’是互相生旺的意思,表示生成化育,‘5行相克’就是互相反驳、互相战斗、制衡。 根据宇宙的磁场原先是浩瀚的大海(水).在海中产生了植物(木).再经由太阳(火)的照射慢慢的有了陆地(土).再从陆地中去发现了铁的矿物质(金).尔后从铁矿中提炼成铁器做成盆子来取水。这就是大地自然的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的循环状态。 又赤裸裸的大地1定要植树(木),用大树的根来拱固土质大雨来时才不会土质流失(土),大雨会造成水灾就必需用土来筑墙保卫家园(水),古时家园的门口都要摆个大水缸下雨时备水以备火灾可灭火(火),为保卫家园及家中煮饭生火必需有刀枪斧头器具所以要提炼顽铁(金), 生火需要用锯子斧头来劈材(木),这自然的相克制衡道理就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天地间的万物产生之后,虽然有相生但也要有制衡 ,如水会使树木生长,也会使土质流失,而木按照‘木克土’的道理来克土,这就是自然的循环状态。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2地支”。十干和十2支依次相配,组成6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 天干地支tiān'gāndìzhī 天干地支产生于汉代,它以立春作为1年的开始而不是以农历的正月初1。 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辞源”里说,“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枝”。 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十2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注:十2地支对应十2生肖[1]——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 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早在公元前2697年,于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5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及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十2地支,相互配合成6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根据《5行大义》中记载,干支是大挠创制的。大挠“采5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 天干地支 我国历法以月球绕地球1周的时间(29.5306天)为1月,以地球绕太阳1周的时间(365.2419 天)为1年,为使1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设置闰月。据记载,公元前6世纪中国开始采用十9年7闰月法协调阴历和阳历。 天干地支,是古人建历法时,为了方便做60进位而设出的符号。对古代的中国人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阿拉伯数字般的单纯,而且后来更开始把这些符号运用在地图、方位及时间(时间轴与空间轴)上,所以这些数字被赋予的意思就越来越多了。 古人(1说黄帝)观测朔望月,发现两个朔望月约是59天的概念。12个朔望月大体上是354天多(与1个回归年的长度相近似),古人因此就得到了1年有12个月的概念。在搭配日记法(十天干),产生阴阳合历,发展出现在的天干地支;较为成熟时应该是在夏商周3代。
3、关于5的文化常识是什么?
1、5谷:稻、黍、稷、麦、豆。“5谷”之说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论语·微子》:“4体不勤,5谷不分”。但解释却有不同,1说是黍、稷、麦、菽、稻;1说是黍、稷、麦、菽、麻。这2种说法的主要区别在于稻麻的有无,之所以出现分歧,是因为当时的作物并不止于5种,“百谷”、“6谷”和“9谷”说的存在就是1个明证,而各地的作物种类又存在差异所致。“5谷”说之所以盛行,显然是受到5行思想的影响所致。因此,笼统地说来,5谷指的就是几种主要的粮食作物。
2、5味:酸、甜、苦、辣、咸。古人将金、木、水、火、土5行配属5味,以区分5味的5行属性。据《 吕氏春秋》载:“ 5行配5味”,谓酸属木、苦属火、甘属土、辛属金、咸属水。
3、5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民间认为5月是5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没之时,民谣说:“端午节,天气热,“5毒”醒,不安宁。”
4、5音:宫、商、角、徽、羽。5音即5声音阶。5声音阶的意思就是按5度的相生顺序,从宫音开始到羽音,依次为:宫--商--角--徵--羽;如按音高顺序排列,即为:1 2 3 5 6。
5、5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5伦”是中国传统社会基本的5种人伦关系,即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5种关系,是狭义的“人伦”。用忠、孝、悌、忍、善为“5伦”关系准则。孟子认为: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故应忠;父子之间有尊卑之序,故应孝,兄弟手足之间乃骨肉至亲,故应悌;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故应忍;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故应善;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的道理和行为准则。
6、5更:从黄昏到天明中的1夜分为:1更、2更、3更、4更、5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5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5更、5鼓,或称5夜。黄昏、1更、1鼓、甲夜,19-21点 。人定、2更、2鼓、乙夜,21-23点 。夜半、3更、3鼓、丙夜,23-1点 。鸡鸣、4更、4鼓、丁夜,1-3点 。平旦、5更、5鼓、戊夜,3-5点。
4、古代服饰文化常识选择题
。
5、2十4节气文化常识?
1 立春 立春,为廿4节气之首,是春季的第1个节气。立春,意味着新的1个轮回已开启,乃万物起始、1切更生之义也。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立春后阳气开始上升,日照增加,风和日暖,意味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生长的季节,万物至此渐次复苏。雨水雨水节气标示着降雨开始,雨量渐增。雨雨水和谷雨、小满、小雪、大雪等节气1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进入雨水节气,我国北方阴寒未尽,1些地方仍下雪,尚未入春,仍是很冷;南方大多数地方则是春意盎然,1幅早春的景象。惊蛰 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惊蛰就是春天的第1声惊雷,所谓“春雷惊百虫”,惊蛰时节,春雷始响,蛰伏于地下冬眠的蛰虫被雷惊醒,纷纷破土而出。现代气象科学表明,“惊蛰”前后,之所以偶有雷声,是大地湿度渐高而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与活动频繁所致。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春雷始鸣的时间迟早不1。“惊蛰始雷”的说法仅与长江中下游流域以南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春分 春分是个比较重要的节气,它在天文学上有重要意义:南北半球昼夜平分。春分时节,我国除青藏高原、东北、西北和华北北部地区外均进入了明媚的春天。这时节,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 清明时节1到,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这就是“清明”得名之由。“清明”的含义是气候暖和,草木萌动,杏桃开花,处处给人以清新明朗、欣欣向荣的感觉。此时气候清爽温暖,万物“吐故纳新”,草木始发新枝芽,万物开始生长,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谷雨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1个节气。谷雨是“雨生百谷”的意思,此时降水明显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正所谓“春雨贵如油”。降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谷雨与雨水、小满、小雪、大雪等节气1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由于雨水滋润大地5谷得以生长,此时降水明显增加,雨水促使谷类作物生长发育。 立夏 立夏,是2十4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1个节气,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立夏,表示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标志着逐渐升温、炎暑将临,雷雨增多,是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1个重要节气。 小满 小满,是夏季的第2个节气。“小满”节气,天气渐渐由暖变热,并且降水也会逐渐增多,民谚有“小满江河满”的说法。小满节气意味着进入了大幅降水的雨季,雨水开始增多,往往会出现持续大范围的强降水。小满和雨水、谷雨、小雪、大雪等1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小满反映了降雨量大的气候特征:“小满江河满”(南方)。另有解释是指北方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芒种 芒种,是夏季的第3个节气。芒种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是适宜晚稻等谷类作物耕播的节令,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 芒种节气作为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是1个播种忙碌的节气,民间也称其为“忙种”。因过了这1节气,农作物的成活率就越来越低了。农谚“芒种忙,忙着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个时节,正是南方养稻与北方收麦之时;南方地区人们忙着插秧播种,北方地区人们则忙着收麦。 夏至 夏至,是夏季的第4个节气。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1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小暑 小暑,是夏季的第5个节气,表示盛夏正式开始。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小暑开始进入伏天,天气变化无常。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雷暴最多的时节。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高温潮湿多雨;季风气候的高温与多雨时期基本1致,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成长。小暑时节,天气炎热、雷暴频繁,雨量充沛,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 大暑 “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大暑是1年中最热的节气,这时正值中伏前后,"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大暑气候特征:高温酷热、雷暴频繁、台风。 季风气候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我国多地高温潮湿多雨。这个时节阳光猛烈、高温潮湿多雨,虽不免有湿热难熬之苦,却十分有利于农作物成长,农作物在此期间成长最快。 立秋立秋是秋季的第1个节气,为秋季的起点。进入秋季,意味着降雨、风暴、湿度等,处于1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就此结束,初秋期间天气仍然很热。处暑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处暑的到来,标志着炎热天气到了尾声,暑气渐渐消退,由炎热向凉爽过渡。由于受短期回热天气(俗称“秋老虎”)影响,处暑过后仍有持续高温,真正凉爽1般要到白露之后。处暑在日常生活中起到的意义,就是提醒人们暑气渐渐消退,天气由炎热向凉爽过渡,要注意预防“秋燥”。白露白露是1个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重要节令。古人以4时配5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白露前后,夏日残留的暑气逐渐消失,天地的阴气上升扩散,天气渐渐转凉。白露节气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是秋季由闷热转向凉爽的转折点。 白露过后,天高云淡、气爽风凉。 秋分 秋分这1天同春分1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从这1天起,阳光直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南半球相反。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寒露 寒露是1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寒露节气后,昼渐短,夜渐长,日照减少,热气慢慢退去,寒气渐生,昼夜的温差较大,晨晚略感丝丝寒意。古人将寒露作为寒气渐生的表征。从气候特点上看,寒露时节,南方秋意渐浓,气爽风凉,少雨干燥;北方广大地区已从深秋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霜降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1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霜降节气特点是早晚天气较冷、中午则比较热,昼夜温差大,秋燥明显。由于“霜”是天冷、昼夜温差变化大的表现,故以“霜降”命名这个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的节令。霜降时节,万物毕成,毕入于戌,阳下入地,阴气始凝。俗话讲“霜降杀百草”,霜降过后,植物渐渐失去生机,大地1片萧索。霜降不是表示“降霜”,而是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霜降节气后,深秋景象明显,冷空气南下越来越频繁。 立冬 立冬是季节类节气,表示自此进入了冬季,意味着风雨、光照、气温等,处于转折点上,开始从秋季向冬季气候过渡。“秋收冬藏”,万物在冬季闭藏,冬季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季节。“4立”标示着4季轮换,反映了物候、气候等多方面变化规律,如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以及日照、降雨、气温等等的变化规律。 在南方部分地区初冬(孟冬)这时期1般不会很冷,但随着时间推移,冷空气频繁南下,气温逐渐下降。北方地区,在进入冬季前至春季这段时间都很寒冷,冬季几个节气的气候变化不明显,下雪是北方冬季的主要特征。小雪 小雪和大雪、雨水、谷雨、小满等节气1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节气的小雪与天气的小雪无必然联系,小雪节气中说的“小雪”与日常天气预报所说的“小雪”意义不同,小雪节气是1个气候概念,它代表的是小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而天气预报中的小雪是指降雪强度较小的雪。小雪节气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岭南的南部与北部温差较大,冬天1般只有北部降雪,南部极少降雪。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南方有的地区降雪还要晚两个节气,而北方,已进入封冻季节。大雪 节气大雪的到来,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降水量渐渐增多。大雪节气最常见的就是降温、下雨或下雪。大雪节气是1个气候概念,它代表的是大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即气温与降水量。 节气的大雪与天气预报中的大雪意义不同。实际上,大雪节气的雪却往往不如小雪节气来得大,全年下雪量最大的节气也不是在小雪、大雪节气。 冬至 冬至标示着北半球的太阳高度最小,白昼时间最短。冬至节气,意味着开始进入寒天。时至冬至,民间便开始“数9”计算寒天了,“数9”是中国民间1种计算寒暖日期的方法。小寒 小寒,标志着寒冬正式开始。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它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1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小寒的天气特点是:天渐寒,尚未大冷。俗话有讲:“冷在39”,由于隆冬“39”也基本上处于该节气之内,因此有“小寒胜大寒”之讲法。大寒 大寒同小寒1样,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民谚云:“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大寒在传统节气中是极冷的时节。在我国部分地区,大寒不如小寒冷,但在大部分地区,全年最低气温仍然会出现在大寒节气内。 大寒以后,立春接着到来,天气渐暖。至此地球绕太阳公转了1周,完成了1个循环。
6、正宗传统起名里面的5行是如何划分的?
以下5行划分方法摘抄自周隐禅先生的《正宗传统命理起名》1书。中国汉字的5行如何划分?因中国汉字是象形、会意字,所以可以按其形、其意划分所属 5行。
1、直观法就是说直接看到的,比如3点水的字就属水,木字旁就属木,火字旁就属火,这个最简单。
2、 由方向确定的5行属性比如东属木,所有和东相关的字都属木,如陈、冻、栋。南 属火,所有和南字相关的字都具 有了火的属性,如楠、蝻、 以此类推。
3、 以颜色确定的5行属性从颜色和方位来看,也和5行对应,有5色5位之说。认为 水属黑(北)、木属青(东)、火 属赤(南)、土属黄(中),金属白(西)。同理,凡是带有相关的 偏旁或字中带有某1部分,都具有其相同5行属性。如黑属水,墨 也属水,默也属水。青属木,静、请、情、清、精都属木。还有1 种情况,如赤属火,和赤同义的红也属火,紫也属火。以此类推。
4、 以季节确定5行属性前面讲过,4正方向对应4个季节,当然也就对应了4个5 行。春在东属木,夏在南属火,秋在西属金,冬在北属水。所以 春夏秋冬都有了5行属性,同理,所有带春夏秋冬4字的字都有与 之相关联的5行属性,如夏属火,厦就属火……以此类推。
5、 象形中国汉字以象形为主,所以,可以根据其形划分5行属性。如 然字下面的4个点,就是画的火苗,所以然字属火,凡字下面4个 点的都属火。点、熹、煦、熙都1样。以此类推。
6、 会意会意是中国汉字的造字法之1,我们不讲造字法,只讲字意。并讲与之相关联5行划分方法我们取字的基本意思来划分5行属性,如,刀属金,立刀也属金, 所有带立刀的字都属金。连表示金属的戈(古代武器)也属金。还 有鼎、尊、斧、都属金,以此类推。以上方向、颜色、4季等等划分原则都跟河图有关。
7、 以天干地支判断字的5行属性我们讲过,根据太极图,天干地支具有自然阴阳5行属性。所 以所有带有天干地支的字同时具有相同的5行属性。比如“艺”,因为含有“乙”,乙属阴木,所以“艺”字便有了5行木的属性。以此类推
8、 以8卦划分5行易经8卦具有方向顺序,所以同时就具有了5行属性,比如乾 卦,在西北(所有的用卦都是后天8卦)就为白,属金。所有与卦 名相关的字都具有相同的5行属性。比如兑这个字本义为说的意 思,没有5行属性,但因其为兑卦卦名,就具有了兑卦的5行属性金。于是同1个道理所有带兑的字都属金。悦、说、税都属金,以此类推。汉字的5行划分应遵循什么原则?1. 1字多属,有者皆算的原则。现实中划分汉字5行会遇到1个字,同时属于几个5行。比 如:德字,可以划分为十、
4、
1、心(偏旁无属性),5行属性分 别是十为土,4为金,1为水,心为土。1个德字里有两个土,1 个金1个水,就是说这些5行都算,德字属金属水又属土。有同学 问了,这么多属性,我可怎么用呢?那就是下1个原则。2. 惧者就弃的原则这句话的意思就是8字(孩子的命)怕其中1个5行,这个字 就要放弃,不可以再用了。3. 独体字拆皆成字的原则独体字可以适度拆解,但必须都单独成字。比如:正字,可以 拆解为
1、止,1有5行属性,属水。止无5行属性,但有阴阳属 性,属阴。所以,正字属水。但是,“在”字便不能拆解,把土拆 出来,剩下的部分不念字就不行啦。4. 古今皆算的原则中国是世界上唯1文化没有中断的国家,文字有逐渐演进的过 程,演化的进程中,字也在变化,所以,中国绝大部分字都是1字 多体。1个字多种写法就会有多种5行,不管有多少种写法,它所表现出的5行全都算。5. 古今字5行矛盾冲突时以古为准的原则任何1个字,出现古代和现代字5行属性正好冲突时,要按古 代的5行算。比如:灵字,古代字是灵,它这个字本义所表示的是1个巫师站在 香案前求雨的意思,现代的字属火,古代的字属水。但求雨是其本 义,所以按古代算,灵这个字5行属水。而没有了水的5行属性。以此类推。注意:有1种5行是隐性5行,就是说没有渊博的常识是看不 到的,比如,泽字,1般人按前面的原则划分,属水,这没错。但在8卦里,兑为泽,兑为正西,属金,所以泽还有1个隐性5行金。 1个道理,震字除了属水以外,还属木。就是因为震卦为正东。隐性5行还有另外1个倩况,字表是1种5行或多种5行,字 意还藏着另外1个隐性5行。比如,权字,表面上根据前面划分原 则权属木。但权的本意是指古代的秤砣,所以权字也有1个隐性5 行“”金“”。(如果孩子5行缺木,但是怕金,这个权字就得放弃,千万不可用) 独体字拆分要适度,正字只能拆出“1”和“止”,你不能全 部拆散。独体字只能1次拆解,不可多次多方向拆分,比如:王字,只能 拆解为
1、土。不可反复拆解为
1、土、干、
3、十、2。拆解的顺序就是写字的顺序。以此类推。